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6,共7页
Tibetan Studies
共引文献74
-
1张长虹,张延清,任晓燕,霍巍,李永宪,卢素文(摄),张长虹(摄),郭巍(图),李飞(图).青海玉树贝沟大日如来佛堂佛教石刻调查简报[J].藏学学刊,2019(1):1-68. 被引量:7
-
2杨琰玲.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J].西藏艺术研究,2021(2):75-88.
-
3白雨柔,张云崖.西藏小邦时期部落文明及其对西藏武术文化的影响[J].青藏高原论坛,2022,10(4):70-77.
-
4许若冰.从象雄到吐蕃:气候变迁与西藏文明中心的东移[J].中国藏学,2022(6):108-116. 被引量:3
-
5陆离.唐吕温出使吐蕃诗文及相关史事考[J].中国藏学,2022(5):74-86. 被引量:2
-
6索南多杰.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J].中国藏学,2022(4):72-83.
-
7张长虹.青藏高原东部发现的古藏文刻经与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交融[J].中国藏学,2022(4):16-25.
-
8陆水林.关于科域(Kog yul)地望的补充材料[J].西域研究,2009(3):73-89.
-
9霍巍.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1997(3):44-54. 被引量:8
-
10仁真洛色.藏族文化发展概说[J].中国藏学,1992(4):125-13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73
-
1赵心愚.唐樊衡露布所记吐蕃告身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72-75. 被引量:5
-
2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J].历史研究,1980(4):93-108. 被引量:24
-
3王守春.《穆天子传》与古代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J].西域研究,1998(2):11-21. 被引量:12
-
4恰白.次旦平措,郑堆,丹增.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国藏学,1988(1):76-81. 被引量:43
-
5韩康信.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种系成分研究[J].考古学报,1990(3):371-390. 被引量:41
-
6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J].中国藏学,1989(1):102-117. 被引量:58
-
7杨铭.吐蕃简牍中所见的西域地名[J].新疆社会科学,1989(1):87-94. 被引量:7
-
8陈国灿.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5(1):1-7. 被引量:76
-
9霍巍,李永宪.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J].考古,1994(7):619-623. 被引量:29
-
10周志宽.对印度教中湿婆神的思考[J].南亚研究,1994(3):42-4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0
-
1张长虹,张延清,任晓燕,霍巍,李永宪,卢素文(摄),张长虹(摄),郭巍(图),李飞(图).青海玉树贝沟大日如来佛堂佛教石刻调查简报[J].藏学学刊,2019(1):1-68. 被引量:7
-
2蒋超年.武威亥母寺遗址新出土西夏文《普贤行愿品》残叶考释[J].西夏学,2020(2):200-205.
-
3熊文彬,廖旸,泽巴多吉.西藏昌都元代绘画遗存的调查与初步研究——兼论波罗风格在西藏和内地之间的传播线路[J].形象史学,2021(2):219-241. 被引量:2
-
4董华锋.唐蕃关系视野下的藏东大日如来八大菩萨造像[J].青海民族研究,2020(1):171-177. 被引量:5
-
5熊文彬.西藏山南吉如拉康写经愿文中记载的“东京之墨”:北宋西藏与内地交流的重要遗珍[J].中国藏学,2023(5):1-10.
-
6陆离.唐吕温出使吐蕃诗文及相关史事考[J].中国藏学,2022(5):74-86. 被引量:2
-
7索南多杰.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J].中国藏学,2022(4):72-83.
-
8张长虹.青藏高原东部发现的古藏文刻经与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交融[J].中国藏学,2022(4):16-25.
-
9祝铭.吐蕃告身制度相关问题再探究——以考古材料为中心[J].边疆考古研究,2023(2):158-173.
-
10旦增遵珠.民主改革前西藏流动人口救助问题刍议——以拉萨、昌都两地流动人口互助互济活动为基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180-185. 被引量:1
-
1石勇.陌生的下层——下层重构新的社会格局[J].新华月报,2014,0(19):38-41.
-
2孙琼.传教士眼中的北京(1840-1911)[J].黑龙江史志,2014(19):44-45.
-
3章海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J].美术大观,2009(1):30-31. 被引量:6
-
4周蜜,史德勇,王勇,詹世清.宜城下姜家边子遗址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14(2):3-10. 被引量:1
-
5房春艳,王晓霞.论东汉时期的自然灾害与道教形成之关联[J].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28-30.
-
6李庆宏,黄渊.弘治时期朝鲜的社会风俗——以董越《朝鲜赋》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5):71-76. 被引量:1
-
7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文物,1987(3):38-50. 被引量:284
-
8王玉亮.漫谈西周宗法伦理下的社会格局及其法律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95-99. 被引量:1
-
9王晓骊.论宋代商业文化的崛起及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2(5):116-120. 被引量:5
-
10朱汉民.湘军与晚清中国[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6-2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