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社会阶层的规模和构成特征——基于体制内外新中产的比较 被引量:5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壮大,新社会阶层(体制外新中产)的数量不断增长,这一群体与体制内新中产共同成为我国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社会阶层与体制内新中产在人员构成、生活状况、态度倾向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而且由于所处的经济部门和承受的经济压力不同,二者也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心态特征。新社会阶层更为关注与自身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更为担忧社会保障问题,感受到更多的"官员与老百姓"和"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社会冲突,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抱怨更多,更期待政府部门的工作改进。
作者 李春玲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3-69,共7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7

  • 1傅宏波.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J].观察与思考,2004(7):20-23. 被引量:7
  • 2何建章.论“中产阶级”[J].社会学研究,1990(2):1-7. 被引量:7
  • 3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多重面貌》,李培林等主编《金砖国家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305-324页.
  • 4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研究的理论取向及关注点的变化》,李春玲:《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46-58页.
  • 5Lete, R. and Fox, J. ( 1977 ), "Registrar General's Social Classes: Origins and Uses ", Population Trends, 8 : I - 7 .
  • 6Szreter, S. R.S. (1984), "The genesis of the Registrar Gener- al' s social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 ology, 35, 4:523 -546.
  • 7Erikson, R. and Goldthorpe, J.H. (1992) The Constant Flux. Oxford : Clarendon.
  • 8吴健、李晓辉:《"中产阶级论"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问题的理论考察》,《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5期.
  • 9Erik Olin Wright, 1979. Class Structure and Income Determina- 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10John H. Goldthorpe, 1987. Social Mobility and Class Structure in Modem Britai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共引文献118

引证文献54

二级引证文献18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