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教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传统教育中,人的天性被社会、文化及其代表者――君亲师等――所奴役和扭曲。而在卢梭的教育学体系里,人的天性成为教育的主人。这正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卢梭发现,人自身的自然(即天性)是教育背后的"立法者"。这一发现对后世影响甚巨。杜威将卢梭教育学的基础观念和根本立场界定为"教育即自然发展",并认为"从卢梭那时以来教育改革家们所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也不例外。"教育即自然发展"可视为教育的"自然法"。研究教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把握西方现代教育学的内核,对于告别传统教育学范式,以实现教育学范式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学体系在中国文化中亦能找到根基,中国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与卢梭教育学相互支持、相互支援。现代教育学体系能否在中国文化中生根?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作者 刘晓东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3,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类一般课题"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BAA140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5

  • 1杨光富.重温卢梭:教育史上的“哥白尼”[J].上海教育,2005(07B):28-30. 被引量:6
  • 2于尔根·厄尔克斯,徐守磊(译).卢梭与“现代教育”意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1):46-64. 被引量:16
  • 3罗素.罗素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 4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二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5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M].吴国盛,张东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6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7Streckeisen, M. (1865) Jean-Jacques Rousseau, ses Amies et ses Ennemis ( Paris: Levy).
  • 8Swift, J. (1984) Jonathan Swift, eds A. Ross and D. Wooley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9Vernes, J. (1765) Recueil d' Opuscules concernant les ouvrages et les sentiments de monsieur Jean-Jacques Rousseau sur la religion et l'education ( La Haye, France: F. Staatman).
  • 10《第二论文》

共引文献363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