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5年1至6月和2016年1至6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卫计委发布的15项质量指标要求,分别统计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及标本溶血率并进行比较。按照标本来源对比分析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内科病房标本及外科病房标本的不合格情况。结果 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标本率为0.21%(593/281 567),2016年同期不合格标本率为0.14%(382/268 6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P<0.01),住院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1),内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外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通过向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合格标本情况,在医院进行宣教培训总结,并予以改进,提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出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2324-2325,共2页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