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尔伯格提出著名的儿童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道德发展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本文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总结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依此规律探讨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可行途径。
作者
朱艳兰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8,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
小学生道德教育
内容
途径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5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陈志明.
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述要[J]
.全球教育展望,1980,11(1):20-25.
被引量:2
2
傅维利.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
.教育研究,2005,26(3):13-16.
被引量:109
3
刘海涛.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的几点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4):91-93.
被引量:13
4
朱琳,叶松庆.
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科学,2016,32(1):20-26.
被引量:19
5
罗俊丽.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08(2):75-78.
被引量:15
6
杨国荣.
伦理生活与道德实践[J]
.学术月刊,2014,46(3):49-56.
被引量:13
7
叶澜.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
.教育研究,2001,22(9):3-7.
被引量:12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易连云,易然.
“纯粹”与“必然”遭遇“混沌”与“不确定性”——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德育困境[J]
.教育科学,2013,29(6):17-20.
被引量:3
2
班华.
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
.教育研究,1999,20(2):18-22.
被引量:77
3
叶松庆.
当代青少年道德变异的现状、特点及趋向[J]
.青年探索,2005(3):35-37.
被引量:10
4
程嘉.
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读弗罗姆的《逃避自由》[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45-46.
被引量:1
5
[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柯森,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98.
6
傅维利.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大连[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29.
7
傅维利.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Z].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22.
8
.《辞海》(中)"道德"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01页.
9
王正平.《道德建设:市场经跻的一种支持性资源》.《光明日报》,2001年6月16日.
10
Lawrence Kohlberg, A Just Community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illsdale. 1985 ,p32.
共引文献
285
1
孙银光,赵舒月,杜时忠.
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及德育方略[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137-143.
被引量:2
2
张庆宗.
外语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
.教育伦理研究,2021(1):111-119.
3
李慧玲.
浅谈洛克德育思想及启示[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14-115.
被引量:1
4
张金虎.
哲学教育与构建和谐教育的关系[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8):4-5.
5
姚相全.
教育的关键在培养儿童良好品德——洛克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启示[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09(4):155-157.
6
宗晓健.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1):142-144.
7
曹凤燕.
班级博客: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天地[J]
.教育学术月刊,2007(8):29-31.
被引量:3
8
郝举.
浅谈网络道德教育[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19-21.
被引量:2
9
张传庚.
多元文化背景下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3):47-50.
被引量:2
10
刘伟,傅维利.
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49-5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8
1
吴克昌.
论社会遗传与社会发展[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2):14-16.
被引量:3
2
舒远招,肖柳芙.
“良意”、“良情”、“良知”之统一——康德“良心”概念解读[J]
.湖南社会科学,2007(6):28-31.
被引量:7
3
吴妮.
旁观者群体对欺负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33-33.
被引量:16
4
杨军,张艺华.
英国社会呼吁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J]
.世界教育信息,1997,10(3):19-20.
被引量:1
5
秦小建,陈健夫.
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与补偿机制[J]
.重庆社会科学,2012(4):51-56.
被引量:4
6
檀传宝.
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J]
.人民教育,2014(2):22-23.
被引量:19
7
宋雁慧.
关于校园暴力旁观者的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14(3):94-98.
被引量:32
8
高德胜.
再论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5):1-7.
被引量:20
9
朱琳,叶松庆.
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科学,2016,32(1):20-26.
被引量:19
10
颜湘颖,姚建龙.
“宽容而不纵容”的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学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0-14.
被引量:96
引证文献
3
1
汤帮蓉.
农村小学道德教育实施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8(17):13-15.
被引量:4
2
吴琦,黎玮.
让旁观者“不旁观”:校园欺凌事件风险化解的一种出路[J]
.中小学德育,2024(12):35-39.
3
文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69-6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张伟.
多元化开放,建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
.内蒙古教育,2020(6):17-18.
被引量:1
2
陈杰.
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技巧[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3):4-4.
3
陆萍红.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
.启迪与智慧(中),2020(8):98-98.
被引量:1
4
阮静茹.
在小学足球大课间中贯彻立德树人的品德建设[J]
.体育风尚,2020(11):249-250.
5
赵怀宝.
巧用阅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
.科学咨询,2020(43):201-201.
6
衣晓君.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J]
.文教资料,2021(15):204-205.
被引量:3
7
范胜荣.
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22(30):25-27.
8
黄英.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
.小学教学参考,2022(33):30-32.
9
杜清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1):116-118.
10
吴雅婧.
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研究——基于CiteSpace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24,13(3):111-121.
1
周宪.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J]
.成功,2017(11):250-250.
2
陈金香.
探究性道德学习构建德育实践新模式[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8):71-72.
3
丁芳盛.
两难情境下小学儿童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4(3):68-74.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