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肝内胆汁淤积)系指多种原因所致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毛细胆管、细胞骨架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异常,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下达十二指肠,并使胆汁成分(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等)反流至血液。临床上是一组有黄疸、瘙痒,伴血清结合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清蛋白增高的症状体征。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胆汁淤积型肝病、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黄疸""胆胀"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病久亦可及肾。湿毒瘀血是基本病机,兼见阳虚、阴虚、气阴两虚表现,初病多实,久则多见虚实夹杂。本文根据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胆汁淤积性肝病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与评论。
出处
《人民军医》
2017年第9期938-940,共3页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