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孔子关于“仁”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凸显了个体的自觉,要求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外部的知识引导活动,但要学好知识还是离不开学生个体的自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孔子对不同学生"问仁"的不同回答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孔子很重视对"仁"的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践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运用、道德品质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孔子强调对"仁"的实践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这就包含着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做到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
作者 朱勇
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201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2

  • 1周卫红.网络观教育:内涵与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6(7):68-70. 被引量:6
  • 2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28(1):36-40. 被引量:99
  • 3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6.
  • 4郑汝谐.论语意原·卫灵公[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81.
  • 5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4:1096.
  • 6礼记·儒行[M].长沙:岳麓书社,1989:530.
  • 7刘宝楠.《论语正义·卫灵公》,第346、34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 8刘宝楠.《论语正义·里仁》,第77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 9《礼记·表记》,第503页,岳麓书社,1989年.
  • 10何晏、邢彘.《论语注疏·卫灵公》,第21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共引文献10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