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周豆2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夏大豆周豆2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程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栽植规格40 cm×10 cm、种植密度25.05万株/hm^2处理产量较高,且植株大小适中,空荚率低,大豆商品性好。
作者
杨新田
机构地区
河南省新郑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0-11,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豆
周豆21号
种植密度
性状
产量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1
郑爱军,樊亚娟,靳长忑,时庚信,李学成,蒋涛.
春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J]
.天津农林科技,2005(6):11-12.
被引量:5
2
耿臻,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张来成,张东辉,张保亮.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21号[J]
.中国种业,2014(3):90-90.
被引量:3
3
刘卫国.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51-52.
被引量:13
4
田艺心,高凤菊,徐冉.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39(4):476-482.
被引量:19
5
元明浩,刘玉兰,杨翠莲.
不同密度下有限结荚习性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的株型变化规律[J]
.大豆科学,2009,28(3):552-55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单维奎.
对辽宁省大豆生产现状的分析[J]
.大豆通报,1993(5):25-27.
被引量:2
2
邓贵仁.
不同株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4(4):28-30.
被引量:3
3
李挺,牛春丽,杨超,王淑慧.
密度对大豆中黄13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573-574.
被引量:11
4
田保明,崔润芝,李延军.
黄淮夏大豆超高产育种模式的探讨[J]
.中国油料,1994,16(3):47-49.
被引量:9
5
杜吉到,郑殿峰.
大豆复叶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2):23-27.
被引量:6
6
林蔚刚,许忠仁,胡立成,丁希明,董丽华,王以芝,王岫芳.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叶荚粒垂直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J]
.大豆科学,1995,14(1):53-59.
被引量:8
7
林蔚刚.
大豆群体冠层叶粒关系及其分布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5(6):6-10.
被引量:3
8
李永孝,李佩珽.
夏大豆高产栽培因素效应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1):4-12.
被引量:2
9
章建新,翟云龙,薛丽华.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1):1-5.
被引量:60
10
王红军,吴奇峰,谢映周.
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4):268-270.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42
1
何念,刘歆,杨芳,陈艳,吴吉平,汪嫒嫒,邓军波.
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中豆4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62-66.
2
林海峰,李清华.
福建春大豆栽培密度优化配置初探[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0-12.
被引量:2
3
林海峰,邱春锦,李清华,黄强.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处理对福豆234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59-60.
4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J]
.大豆科技,2010(3):11-13.
5
王芳.
不同栽培密度对北疆2号大豆株高及节数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39-39.
被引量:1
6
李洪杰,张小燕,赵晋铭,纪永民,陈锋,李素真.
不同密度与肥水处理对鲁黄1号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2,31(5):753-756.
被引量:21
7
赵玉凤,纪永民.
夏大豆3000kg/hm^2密度和施肥技术选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519-17521.
被引量:2
8
李倩.
不同密度对大豆鲁黄1号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2):93-94.
被引量:2
9
王书勤.
不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鲁黄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5):90-92.
10
李灿东,赵建有,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刘忠堂.
不同密度下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64-16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9
1
索荣臻,王明玖,王娜,赵天启,王连生.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62-67.
被引量:10
2
吴立新.
新型饲料源——野大豆[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4):43-43.
被引量:2
3
刘亚光,李海英,杨庆凯.
乙烯利对大豆抗性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8):1014-1016.
被引量:12
4
李永孝,李增禄,李佩珽,赵经荣.
夏大豆高产群体与施肥量分析及超高产栽培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A01):143-149.
被引量:1
5
黄阿童.
多元素微肥在夏大豆上试验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57-57.
被引量:2
6
张慎举,宋忠利,侯乐新.
豫东潮土区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硼素营养效应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8):59-62.
被引量:19
7
张富厚,王黎明,郑跃进,马占强,韦淑亚.
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2):44-45.
被引量:29
8
高聚林,赵涛,王志刚,郭改玲,范磊.
高丹草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生理特性的关系[J]
.作物学报,2007,33(3):455-460.
被引量:26
9
陈永杰,贾强生,焦连成,徐建兵,梁明珠.
鲜食大豆适宜种植密度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41-43.
被引量:4
10
郭达伟,陈碧玲,郭其茂,施开鸿.
播期、穴株数、施肥量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1997(3):32-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索荣臻,王明玖,王娜,赵天启,王连生.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62-67.
被引量:10
2
林延慧,王彩洁,张彦威,李伟,刘薇,张礼凤,徐冉.
不同类型播种机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7):45-47.
被引量:7
3
王敏芬,唐力琼,林家贵,林延慧,林力,白翠云,陈新慧,朱红林,徐静,钟海菊,侯本军.
不同种植密度对毛豆‘琼鲜豆15’植株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21(1):48-50.
被引量:1
4
陈维,金月龄,何大智,俞玮.
种植密度对安豆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21(8):72-74.
被引量:5
5
屈洋,王可珍,刘洋,罗艳,杨清华,梁福琴.
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及光合效能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21,11(8):8-13.
被引量:5
6
屈洋,马雯,刘晓婷,薛玉莹,王可珍.
种植密度和喷施乙烯利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9):20-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马云凤,马友.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大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分析[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0(6):86-86.
2
刘强,邓春辉,何应霞,李琼.
不同播种方式对大豆小区播种质量的影响[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5):109-110.
被引量:5
3
李琼,耿臻,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常世豪,张保亮,张东辉.
小规模试验田用手提式大豆播种器[J]
.农业工程,2020(7):98-100.
4
田艺心,高凤菊,曹鹏鹏,高祺.
黄淮海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大豆科学,2021,40(3):362-369.
被引量:8
5
董朝霞,王传之,张建国.
生育期和品种对大豆全株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21,44(9):94-98.
被引量:4
6
陈维,金月龄,何大智,俞玮.
种植密度对安豆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21(8):72-74.
被引量:5
7
陈鸿洁,钱云,只佳增,周劲松,张荣琴,赵东兴,孙寅虎,张建春.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21,41(7):20-25.
8
崔晓培,郑金焕,胡冬梅.
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9):123-128.
被引量:7
9
王小林,张盼盼,纪晓玲,张静,张雄,乔文渊.
黄土塬区施肥策略对大豆生物量分配及转化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3):23-29.
被引量:9
10
李超,任海红,谢梦真,马俊奎.
播期与密度对大豆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种业,2022(3):30-34.
被引量:7
1
蒋小平,王宗标,孙石.
徐豆8号及其栽培要点[J]
.江苏农业科学,1997,25(1):37-37.
2
李春玲,程丽娟,仲崇懿,谢志华.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棉济5104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8(6):5-5.
被引量:1
3
杨秀芬.
八棱海棠穴盘育苗技术初探[J]
.种子科技,2017,35(10):79-79.
4
陈乃珍.
夏大豆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8(6):51-52.
被引量:2
5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6,4(4):43-46.
被引量:140
6
陈春花.
“野草”山露菜人工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7,0(4):43-44.
被引量:1
7
冯坤伟.
矮化苹果树的栽培管理与冬夏季修剪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51-151.
被引量:2
8
周易,周清,郑可欣,赵淑梅,王平智,陈小文,张雪松.
散射光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8,30(5):18-22.
被引量:3
9
万明刚.
快速发芽灵“861”在大豆上应用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1993,32(4):22-25.
10
周文富,高庆龙.
板茬大豆早发高产栽培技术[J]
.专业户,1997(5):15-16.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