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话语范式转型:非虚构新闻叙事兴起的中国语境
被引量:
3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批判性地综述了与非虚构写作实践相关的文学研究和新闻传播学文献,目的在于理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何种特定的话语谱系和社会语境进入新闻生产领域的。非虚构理念的兴起及其在新闻业中的应用,与新时期传播生态的技术、政治和商业逻辑形成了匹配性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摆脱新闻业危机的机遇,也可能存在风格主义的"景观"陷阱。
作者
黄典林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3,共9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关键词
话语范式
非虚构
新闻叙事
新闻业
社会语境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7
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760
同被引文献
266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36
参考文献
36
1
陆文岳.
新新闻报道与非虚构小说——兴盛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文学新样式[J]
.外国文学研究,1990,12(4):139-144.
被引量:9
2
徐成淼.
当前文学的“非虚构”倾向[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5):74-77.
被引量:8
3
周逵,顾小雨.
非虚构写作的新闻实践与叙事特点[J]
.新闻与写作,2016(12):83-86.
被引量:31
4
洪治纲.
论非虚构写作[J]
.文学评论,2016(3):62-71.
5
李仪.
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文体属性[J]
.文学自由谈,2017(6):73-77.
被引量:3
6
王光利.
非虚构写作及其审美特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7(4):209-215.
被引量:15
7
尹均生.
中国报告文学不是美国的“非虚构”写作[J]
.中华文化论坛,2015(1):46-48.
被引量:4
8
罗小凤.
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的重新调解——“非虚构写作”的再思考[J]
.艺术广角,2014(4):93-96.
被引量:5
9
李明洁.
非虚构言语实践与新的语言转向——流行语现象在当代的社会实践价值[J]
.学海,2011(6):156-160.
被引量:1
10
李祖德.
“非虚构”的踪迹、可能性与问题[J]
.文艺评论,2017(5):4-1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97
1
张功臣.
新闻写作艺术的一座里程碑——从《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看美国报刊特稿的发展[J]
.国际新闻界,1999,21(6):42-45.
被引量:4
2
刘少杰.
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J]
.社会学研究,1999(4):91-99.
被引量:28
3
高奋.
开创小说的传统——论笛福的小说观[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90-98.
被引量:4
4
王雄.
新闻报道和写作的新维度──论“新新闻学”对我国当代新闻报道和写作方法的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1998(5):149-154.
被引量:9
5
南平,王晖.
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非虚构文学批评之二[J]
.文学评论,1987(1):35-43.
被引量:19
6
王晖,南平.
对于新时期非虚构文学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6(1):64-70.
被引量:12
7
王纬,刘浚.
保持“中间地带”──论《六十分钟》的叙述模式[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3):18-26.
被引量:5
8
单波.
新闻文体新论[J]
.新闻大学,1994(2):19-22.
被引量:18
9
王晖.
现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大众文化品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4):70-75.
被引量:5
10
俞东明.
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J]
.外国语,1996,19(1):19-22.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
760
1
李萱.
民间眼光:虚构、非虚构与女性文学创作的可能性[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4):94-98.
被引量:1
2
赵楠.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选题创新策略[J]
.新闻传播,2023(12):88-90.
被引量:3
3
张锦仪,田文.
被消费的情感:媒介景观下影视剧CP的观看与再生产[J]
.新闻知识,2023(8):11-18.
4
王军,丁汉青.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危机的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研究[J]
.新闻大学,2021(3):62-75.
被引量:11
5
王方.
后现代思潮与新媒体时代的“后真相”[J]
.新闻研究导刊,2021(2):124-125.
6
幸运.
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特稿生产与传播的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41-142.
被引量:1
7
童茜.
新媒体赋权下个人隐私泄露成因及规避探析——以“埃航浙江女大学生遇难”事件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呈现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1):93-94.
8
何苏六,成亚生.
中国网络纪录片的现代性创新与主体性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1):91-102.
9
韩霄,张承祖.
回归传播本身:后人类时代社交机器人的阐释逻辑与理论路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2):159-172.
被引量:2
10
喻国明,刘彧晗.
从信息竞争到认知竞争:策略性传播范式全新转型——基于元传播视角的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128-13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66
1
王男.
新媒体环境下非虚构写作面临的困境[J]
.新闻研究导刊,2021(6):134-135.
被引量:1
2
张爱军,王洋.
社交媒体与意识形态传播的疏离与调适[J]
.天津社会科学,2021(2):35-43.
被引量:3
3
刘敏.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运行机制的逻辑架构[J]
.山东社会科学,2021(3):182-187.
被引量:8
4
胡群芳,杜强,林珊珊.
杜强:非虚构作品,要有放到十年后还能看的潜力[J]
.南方传媒研究,2019,0(6):173-182.
被引量:4
5
王波,王世宇,宋晓晓,李佳,刘心雨.
新媒体逻辑下的腾讯“谷雨” 非虚构内容生产与传播[J]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20(1):77-98.
被引量:1
6
禹夏,石梦鑫.
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叙事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
.未来传播,2021,28(2):18-30.
被引量:7
7
朱迪.
浅析非虚构作品中的情景建构与情感连接[J]
.北方传媒研究,2021(4):89-92.
被引量:3
8
沈正赋.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J]
.声屏世界,2002(9):10-12.
被引量:12
9
潘忠党.
“补偿网络”: 作为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概念[J]
.国际新闻界,1997,19(3):34-46.
被引量:34
10
司建国.
美国非虚构小说简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6):76-7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5
1
马烨.
非虚构写作叙事类型探析——以“谷雨奖”与“真实故事计划”获奖作品为例[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130-147.
被引量:2
2
朱迪.
浅析非虚构作品中的情景建构与情感连接[J]
.北方传媒研究,2021(4):89-92.
被引量:3
3
年度传媒伦理研究课题组,王侠.
2018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J]
.新闻记者,2019,0(1):15-29.
被引量:6
4
宋锦燕,李立.
后真相时代的非虚构写作与事实核查[J]
.当代文坛,2019(5):104-107.
被引量:3
5
刘诗霞.
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研究——论非虚构叙事与时代记录[J]
.传播力研究,2019,3(22):228-229.
6
岳文文.
非虚构新闻叙事视角和修辞探析[J]
.青年记者,2020(14):17-18.
被引量:3
7
夏晓非.
对中国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热的冷思考[J]
.学术前沿,2020(10):116-119.
被引量:5
8
史慧琴,崔潇.
5G驱动下新闻业转型与制度调适[J]
.中国报业,2020(16):10-13.
被引量:3
9
李怡萱.
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之“非”及其建构[J]
.新闻前哨,2020(9):101-103.
10
邓力.
在新闻业的沙上“圈地”:非虚构写作的位置创立与领地扩张[J]
.新闻记者,2020(9):25-3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36
1
柴言.
全媒体时代下记者角色的重构[J]
.新闻传播,2024(14):118-120.
被引量:1
2
昝豆豆.
脱贫攻坚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叙事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2021(10):23-25.
3
冯强,孙璐璐.
中国离职媒体人职业转型话语研究[J]
.新闻大学,2022(2):56-70.
被引量:11
4
王卫明,米雅璐.
新闻情感性的历史考察:中西比较的视野[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3):255-267.
5
苟凯东,杜新月.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制度创新:动机、路径与关系再造[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134-142.
被引量:1
6
马烨.
非虚构写作叙事类型探析——以“谷雨奖”与“真实故事计划”获奖作品为例[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130-147.
被引量:2
7
谢帅光,朱爱敏.
符号学视阀下融合新闻的语图关系研究——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作品为例[J]
.北方传媒研究,2022(6):40-44.
8
黄筠.
非虚构写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2024(29):105-107.
9
《国际新闻界》新闻学年度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3,45(1):6-24.
被引量:4
10
张全菊.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现状[J]
.传播力研究,2019,0(11):125-125.
被引量:3
1
罗昕.
被忽视的登陆点:施拉姆、余也鲁广州讲学35周年的历史考察[J]
.国际新闻界,2017,39(12):22-33.
被引量:6
2
王硕.
“集体居住”的设想——回应建筑新范式[J]
.世界建筑,2018(1):44-45.
3
黄海昕,苏敬勤,张冰倩.
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逻辑演化机理——基于多元制度情境视角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10(4):339-354.
被引量:7
4
管秀雪,徐建军.
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系统的发生三要素与逻辑生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2):85-90.
被引量:9
5
钱永铭.
美国的股票市场[J]
.国际科技交流,1993(9):28-42.
6
李华.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4):41-41.
7
王鹤.
纪念性雕塑:英雄骑马像作为政治军事符号的形态演变史[J]
.中国文化遗产,2017(6):75-86.
8
吕进.
月旦评及其舆论学意义[J]
.中州学刊,2017(10):112-116.
被引量:2
9
姜寿田.
张锡良书法创作论[J]
.中国书法,2007(4):75-78.
10
毛刚.
学习分析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与内在逻辑[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79-85.
被引量:4
新闻记者
201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