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股东至上主义”到“债权人主义”
被引量:32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8-36,共9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12
-
1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1997,32(3):3-10. 被引量:358
-
2青木昌彦,张春霖.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J].改革,1994(6):11-24. 被引量:169
-
3胡汝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独立董事制度建设[J].中国金融,2000(9):44-46. 被引量:26
-
4陈建华,程杞国.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0(1):111-116. 被引量:7
-
5沈艺峰,林志扬.相关利益者理论评析[J].经济管理,2001,27(8):19-24. 被引量:44
-
6徐龙华.央行监管、外部审计与银行公司治理[J].武汉金融,2002(1):25-28. 被引量:2
-
7曹立.委托代理关系与独立董事制度设计[J].湖南经济,2001(9):46-47. 被引量:6
-
8毛小威,巴曙松.论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J].国际经济评论,2001(2):32-36. 被引量:38
-
9侯合心.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造的有关问题[J].财经科学,2001(1):5-9. 被引量:10
-
10姜波克,李军.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中国银行改革道路的探索与反思——兼评《银行再造: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探索与前瞻》[J].上海金融,2001(3):4-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60
-
1林伟.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1999(9):55-57. 被引量:17
-
2约翰.凯奥伯利.西尔伯斯通.关于“利益相关者”的争论——公司的治理结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3):41-47. 被引量:30
-
3张绍瑞.加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之我见[J].金融研究,1996(12):34-36. 被引量:2
-
4玛格丽特·M·布莱尔.共同的所有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3).
-
5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6周小川.《转轨经济中的经济分析与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
7周小川,《经济学中的微观制度概念》,《站在市场化改革前沿--吴敬琏教授从事经济研究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
8徐龙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重大改革》,《上海金融报》,2001年2月24日;劳伦斯@梅耶(著),徐龙华(译),《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浙江金融》,2001年第6期
-
9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Banking Organisations,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asel September 1999
-
10David Cars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Banks" New Banking Guidelin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between Industries", 26 April, 2001
共引文献694
-
1王鲁刚.民办教育集团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行动——基于国开教育集团的行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2):129-141.
-
2钱菱潇,陈劲.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理论框架、研究方向与中国情境[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2(1):82-99. 被引量:5
-
3陈思宇,张峰,殷西乐.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了公平竞争吗——来自国有企业硬化预算约束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11):16-28. 被引量:15
-
4戴斌.繁荣阶段的旅游投资与创生逻辑[J].社会科学家,2024(3):10-15.
-
5葛鹏,王佳.气象部门所属防雷服务企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青海气象,2020(2):65-67. 被引量:1
-
6吴垠,徐得恒.国企混改模式创新与促进国家经济安全[J].政治经济学季刊,2023(1):1-31.
-
7王博,刘娟.混合所有制改革:硬化约束还是优化治理?——基于国企债务风险的研究[J].金融学季刊,2023(1):146-166.
-
8袁继尚.比较法视角下再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改革[J].投资者,2020(2):51-63.
-
9黎四奇.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治理:基于公平性正义的立场[J].法商研究,2021(1):151-162. 被引量:1
-
10吴金育.会计委派制制度浅析及实施案例分析[J].财经界,2024(2):126-128.
同被引文献333
-
1徐向艺,王俊韡,巩震.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一项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2):94-100. 被引量:118
-
2韩喜平,姜国权.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评述[J].长白学刊,2007(2):92-95. 被引量:1
-
3李佳宾,蒋伟.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以上市制造业公司2007年数据为例[J].财会通讯(下),2011(1):100-102. 被引量:19
-
4刘国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3-12. 被引量:42
-
5李琦,罗炜,谷仕平.企业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J].经济研究,2011,46(S2):88-99. 被引量:76
-
6朱焱.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S3):55-56. 被引量:2
-
7刘仲林.科际整合的哲学与方法──评成中英、傅伟勋的跨学科观[J].哲学研究,1999(1):70-74. 被引量:16
-
8杨瑞龙,周业安.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J].中国社会科学,1998(3):4-17. 被引量:77
-
9"外来农民工"课题组.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1995(4):92-104. 被引量:59
-
10钟坚.美国凯尔萨“双因素经济”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3):100-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2
-
1何巧利.用于银行公司治理分析的框架和要素——兼论转轨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11.
-
2戴可嘉.从法人治理结构到法人治理——浅析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途径[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6):98-99. 被引量:4
-
3卢宇荣.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04,23(12):153-154.
-
4Techtarget.对手尚弱 UNIX服务器仍是主导[J].信息系统工程,2005,18(3):59-61.
-
5乐宁.ISS全球总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J].通信世界,2005(10):56-56.
-
6王立彦.公司制银行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法理冲突——兼论外部监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制衡[J].审计研究,2005(3):3-9. 被引量:8
-
7阎庆民.银行业公司治理与外部监管[J].金融研究,2005(9):84-95. 被引量:31
-
8赵勇,吕若彬.试析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45-49. 被引量:2
-
9金成晓,纪明辉.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6(4):1-6. 被引量:17
-
10路宏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其公司治理改革[J].现代商业,2007(23):221-221.
二级引证文献175
-
1何泓宇.数据要素市场中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协同治理研究[J].法治论坛,2023(3):84-100.
-
2耿志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下农房抵押贷款的多层法律激励[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0(1):118-134. 被引量:1
-
3荣立予.金融行业治理模式探析[J].河北金融,2009(6):24-25.
-
4何巧利.用于银行公司治理分析的框架和要素——兼论转轨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11.
-
5程耀文.所有权安排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契约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6):38-41.
-
6许传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运作[J].江汉论坛,2005(3):34-38. 被引量:1
-
7Techtarget.对手尚弱 UNIX服务器仍是主导[J].信息系统工程,2005,18(3):59-61.
-
8雷春柱.改革过渡时期的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2):122-123. 被引量:1
-
9杜玉红,许传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5(4):9-11. 被引量:1
-
10IR公司的iMOTION模块被评为年度优质产品[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4):2-2.
-
1王业强,赵建祥.银行产权改革与治理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102-103.
-
2张迎新,杨素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10):16-18. 被引量:4
-
3王国红.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5(2):64-66.
-
4姜宝军.利益相关者董事会、外部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26-29. 被引量:1
-
5吴玲,贺红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J].经济论坛,2005(18):54-55.
-
6赵玲.股东至上主义再思考[J].法学杂志,2009,30(8):130-132. 被引量:3
-
7宋克勤,杜昱.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6):52-59. 被引量:4
-
8郭艳萍.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的战略意义[J].商业时代,2004(21):31-31.
-
9张迎新.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0(6):58-60.
-
10杨元泽.基于共同治理模式下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J].金融论坛,2008,13(12):2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