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级杂交稻的引进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被引量:
8
A Summary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and High-yielding Cultural Techniques of Super Hybrid R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安庆市自 1999年开始引进试种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和培矮 6 4S E32 ,至 2 0 0 1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全市 3a种植面积共 38138.6 7hm2 ,各年平均单产为 9.4 4~ 9.96t hm2 ,最高单产达 13.38t hm2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并促进了超级杂交稻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
作者
昂盛福
王学会
谢世秀
熊忠炯
余斌
机构地区
安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7,共3页
Hybrid Rice
关键词
示范
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吕川根,邹江石.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0,15(2):4-5.
被引量:79
2
马国辉,刘朝友.
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初探[J]
.杂交水稻,2000,15(5):25-28.
被引量:9
3
昂盛福,王学会,谢世秀,熊忠炯,陈隆义,江兴明.
超级杂交稻直播增产效果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1,16(3):38-3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佐藤尚雄.水稻超高产研究[J].国外农学,1984,(2).
2
中国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育种--背景现状和展望.新世纪农业曙光计划项目[M].,1996..
3
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J].杂交水稻,1985,(3):1-4.
4
中国水稻研究所(译).作物根系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23-54.
5
费槐林 胡国文.水稻良种高产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83-95.
6
蔡洪法 陈庆根.21世纪水稻遗传育种展望.21世纪的中国稻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17.
7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被引量:795
共引文献
106
1
李大恒,屠乃美.
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征与栽培调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6-229.
被引量:3
2
范分良,唐湘如.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0-225.
被引量:2
3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6-219.
被引量:4
4
刘辉,徐孟亮,陈良碧.
高产杂交稻品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的衰老生理特性[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3):326-328.
被引量:9
5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章永根.
培矮64S与不同类型粳稻配组的生育期表现[J]
.作物研究,2004,18(2):83-84.
被引量:2
6
廖亦龙,王丰,黄德娟,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彭惠普.
超级杂交稻粤杂889的选育与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1):21-22.
被引量:3
7
周丽华,梁满中,戴小军,陈良碧.
水稻高产杂交组合两优培九源库流的特性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7(4):87-90.
被引量:7
8
金开美,马铮,何盛莲,鲁伟林,童俊丽,杨应清.
两优培九栽培试验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6-7.
被引量:1
9
李大恒.
两优培九在湘西山区栽培的特征特性与超高产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1):43-44.
被引量:2
10
陈年镛.
直播稻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5,36(2):3-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8
1
谭荫初.
中国杂交水稻的病虫害[J]
.世界农业,1987(10):35-37.
被引量:2
2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968-974.
被引量:32
3
高奋明,姜勇,孔德伟,李仕贵.
水稻株高的遗传控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1):87-93.
被引量:30
4
刘建丰,袁隆平,邓启云,陈立云,蔡义东.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8-264.
被引量:100
5
程式华,曹立勇,陈深广,朱德峰,王熹,闵绍楷,翟虎渠.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80-284.
被引量:152
6
袁隆平.杂交水稻简明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7-38.
7
松岛省三.稻作理论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268-271.
8
湖南省常德农业学校.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62-172.
9
李福江 王贤英 石晓阳等.晚稻寒露风预防[A].郭书普.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C].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6..
10
JENNINGS P R.Breeding for agronomic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eight lodging resistance and nitrogen response[M] //IRRI.Rice Iimprovement.Manila:Los Banos,1979:79-81.
引证文献
8
1
杨悦林.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75-77.
被引量:8
2
张长海,郭亚玲,程管民,吴行春.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经济性状分析[J]
.杂交水稻,2006,21(3):50-54.
被引量:6
3
胡志彬,张秀英.
川南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797-7798.
被引量:7
4
邓人啟,胡铭,程家卓,熊信文.
杂交水稻组合岳优26的引种表现及抛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69-69.
5
何玲.
超级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8-28.
被引量:1
6
杨前进,张德文,朱启升.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2003,18(6):27-29.
被引量:3
7
陈斌.
温敏型杂交稻两优培九、花优63在闽北山区栽培的配套高产技术[J]
.杂交水稻,2003,18(6):38-39.
被引量:4
8
张长海,汪向东,李立中,吴行春.
籼型不育系与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杂交F_1性状表现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104-1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史昆,李玉先,章万勇,邵玉华,胡长远.
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1[J]
.杂交水稻,2004,19(4):66-67.
2
史昆,王玉货,曹梅芳,吴娟,马全君,马广勤.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91[J]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6):24-24.
3
申建斌,邹冬生,陆魁东,宋忠华,刘云开.
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J]
.种子,2005,24(8):77-79.
被引量:7
4
宋忠华,陆魁东,张玉龙,申建斌,解平强.
超级一季稻气象条件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5(5):28-31.
被引量:2
5
谢崇华,杨国涛,张玲,陈永军.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B优827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6):62-67.
被引量:5
6
林伟勇.
闽东超级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24-25.
被引量:8
7
董习华,张士陆,张荣,程秀萍,汪丽,罗跃进,熊忠炯,王学会,杨志朝.
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9-11791.
被引量:9
8
周玉,陆魁东,龙之长.
不同播期对一季超级稻产量结构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8(5):44-46.
被引量:5
9
刘广林,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蒋显斌.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宁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
.广西热带农业,2009(5):1-5.
被引量:6
10
王顺勇.
册亨地区水稻品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54-54.
被引量:6
1
徐溧伶.
浅议山区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珠江现代建设,2011(6):31-33.
被引量:4
2
兰红霞,杨婧,杨霞.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成效与推广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65-166.
被引量:9
3
广谱性杀虫剂——40%新农宝[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7(24):23-23.
4
40%新农宝乳油[J]
.湖北植保,2007(3):66-66.
5
杨祯来,王小芳.
冬小麦400千克/667米^2优质高产模式[J]
.农村科技,2006(4):13-14.
6
朱华龙.
桂林地区水稻土肥力监测研究与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2002,33(6):303-305.
7
龚明圣.
上部第4~6片烟叶带茎砍收烘烤工艺的探讨与应用[J]
.植物医生,2015,28(2):54-55.
被引量:3
8
林生枝.
优质中稻高产栽培新技术[J]
.福建农业,2009(4):8-9.
9
陈世建,张振华,黄泽智,谢军,吴厚雄,夏兴旺,李光清.
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晚稻—绿肥一年三熟制复种模式初探[J]
.作物研究,2009,23(1):52-53.
被引量:3
10
沈华芳.
秸秆深耕全量还田的实践[J]
.农机科技推广,2016(9):33-34.
杂交水稻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