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诉讼证明中的事实与真实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诉讼证明中我们不可避免要使用事实、真实等概念,但是这些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使用。近年来,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就集中暴露了此问题。这里,我们先不说谁是谁非,因为使用的概念不统一,难以用简单的是非来评判。笔者认为。
作者
李玉华
机构地区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出处
《刑事司法论坛》
2005年第1期182-205,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关键词
诉讼证明
证明标准
证据制度
符合说
经验命题
司法公正
主观真实
刑事诉讼法
何家弘
刑事诉讼制度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7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陈永生.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契合与背离——对证据制度史另一视觉的解读[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11(4):65-75.
被引量:16
2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
.法学研究,2001,23(6):40-54.
被引量:163
3
锁正杰,苏凌.
“法律真实”理论与“客观真实”理论比较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11(5):81-91.
被引量:14
4
陈光中,程味秋.
关于审判公正的调研和改革建议[J]
.刑事司法论坛,2004(1):70-115.
被引量:1
5
易延友.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
.法学研究,2004,26(1):99-114.
被引量:92
6
黄松有.
事实认定权: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
.法学研究,2003,25(4):42-59.
被引量:23
7
樊崇义.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
.中国法学,2000(1):114-120.
被引量:245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乔纳森.科恩,何家弘.
证明的自由[J]
.环球法律评论,1997,19(3):3-14.
被引量:71
2
饶娣清.
论实用主义精神[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4):147-151.
被引量:2
3
王亚新.
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
.比较法研究,1993,7(2):113-144.
被引量:125
4
黄道,陈浩铨.
刑事证据理论的认识论基础[J]
.政法论坛,1994,12(1):51-56.
被引量:4
5
李力,韩德明.
解释论、语用学和法律事实的合理性标准[J]
.法学研究,2002,24(5):3-23.
被引量:51
6
黄松有.
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
.法学研究,2000,22(4):72-82.
被引量:152
7
熊秋红.
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J]
.法商研究,2003,20(1):79-85.
被引量:69
8
黄金荣.
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
.比较法研究,2000,14(3):289-310.
被引量:71
9
姚剑波.
终局性规则下的利益平衡——关于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比较研究[J]
.比较法研究,2000,14(4):368-380.
被引量:14
10
刘立霞,张立文.
试论口供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5):37-4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475
1
熊晓彪.
证明标准多维解构与体系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57-176.
被引量:5
2
向燕.
综合型证明模式: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明逻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71-91.
被引量:20
3
杨军.
刑法上赔礼道歉的教义学构造[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141-159.
被引量:4
4
邵劭.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的异议权[J]
.中国法学,2021(5):102-123.
被引量:11
5
高通.
网络犯罪证明中的综合认定方法[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3):81-93.
被引量:12
6
王嘉贤.
“政府信息不存在”的认定与审查[J]
.行政法学研究,2021(3):141-152.
被引量:2
7
冯俊伟.
刑事证据原理如何展开——邓子滨教授《刑事诉讼原理》证据部分介评[J]
.刑事法评论,2021(1):54-64.
8
琚明亮.
论经验法则在司法证明中的展开及适用[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7(5):206-224.
被引量:17
9
谢澍.
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46-168.
被引量:24
10
刘金松.
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中间状态”:听取意见式司法的兴起[J]
.河北法学,2024,42(8):176-20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4
1
王亚新.
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
.比较法研究,1993,7(2):113-144.
被引量:125
2
《毛泽东选集》的诞生[J]
.兰台世界(上旬),1995(4):46-46.
被引量:9
3
江伟,吴泽勇.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
.中国法学,2002(1):24-38.
被引量:78
4
张继成.
对“科学的刑事证明理论”的哲学、逻辑学批判[J]
.法学研究,2004,26(6):108-110.
被引量:7
5
樊崇义,毛立华.
确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法律真实观[J]
.法学研究,2004,26(6):119-120.
被引量:3
6
张建伟.
法律真实的暧昧性及其认识论取向[J]
.法学研究,2004,26(6):120-122.
被引量:5
7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
.法学研究,2001,23(6):40-54.
被引量:163
8
唐际根.
考古学证史倾向民族主义[J]
.读书,2002(1):42-51.
被引量:8
9
樊崇义.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
.中国法学,2000(1):114-120.
被引量:245
10
陈瑞华.
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
.法学,2001(1):21-28.
被引量:110
引证文献
1
1
杨文革.
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J]
.环球法律评论,2007,29(3):44-5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侯智.
刑事推定的现实意义研究[J]
.河北法学,2011,29(12):167-170.
被引量:8
2
杨文革.
沉默权之赋予与证明标准之转型[J]
.法学杂志,2012,33(1):19-25.
被引量:9
3
琚明亮.
论刑事诉讼证明观的转向与回归——以诉讼合意为视角[J]
.西部法学评论,2019(4):49-56.
被引量:1
4
锁正杰,苏凌.
“法律真实”理论与“客观真实”理论比较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11(5):81-91.
被引量:14
1
古小东.
论民事证据的认定及自由裁量权[J]
.广东法学,2005,0(1):72-75.
2
古小东.
论民事证据的认定及自由裁量权[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3-45.
3
万兴亚.
证人要出庭作证将写进新刑诉法[J]
.公民与法治,2005(10):42-42.
4
何家弘/职务犯罪侦查也要实现“四化”[J]
.廉政文化研究,2011,2(4):94-94.
5
刘洋硕,乔芊.
何家弘 写小说的法学家[J]
.南方人物周刊,2012(41):84-87.
6
何家弘.
何家弘:决定国家赔偿的证明标准应高于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J]
.中国司法,2013(6):5-5.
7
高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出新举措——3名法学专家挂职副厅岗位[J]
.中国人才,2006(17):5-5.
8
何姝.
从证据法学教材看我国证据法学的发展——兼评何家弘《证据法学》[J]
.青年文学家,2010,0(16):206-206.
9
江雪.
何家弘:聂树斌案的司法包袱如何放下[J]
.新华月报,2015,0(11):67-69.
10
检察资讯[J]
.中国检察官,2006(9):79-80.
刑事司法论坛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