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权力与权利的配置:民事诉讼模式的新视角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事诉讼模式研究有助于了解一国民事诉讼体制的构造,也有助于从宏观上分析各国诉讼制度的差异,因而有可能成为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本文在检视国内各种“模式论”的基础上,提出“权力与权利的配置”不失为研究、分析和诠释民事诉讼模式的一种新视角,并据此把民事诉讼模式划分成“权力型模式”、“权利型模式”和“权力与权利的协调型模式”,试图籍此以进一步深化“模式论”。
作者
汪汉斌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7-102,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诉讼模式
民事诉讼
权力
权利
立法
民事诉讼法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7
1
汪汉斌.
论民事诉讼中的“三权”分立与制衡[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21(3):30-35.
被引量:3
2
张吕好.
“十五大以后宪法学的发展”座谈会综述[J]
.中国法学,1997(6):123-124.
被引量:6
3
白绿铉.
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浅见[J]
.中外法学,1999,11(1):40-52.
被引量:59
4
[意]莫诺·卡佩莱蒂 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5
[美]波斯纳.《法律之经济分析》[M].台湾商务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6
[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7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6页.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孙笑侠.
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J]
.法学研究,1998,20(1):14-24.
被引量:83
2
景汉朝,卢子娟.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
.法学研究,1997,19(5):4-35.
被引量:151
3
邹建章.
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J]
.中国法学,1997(6):80-87.
被引量:59
4
徐显明.
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
.法学研究,1996,18(3):37-44.
被引量:235
5
江伟.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
.现代法学,1996,18(3):4-13.
被引量:165
6
季卫东.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参加法社会学国际协会第31届学术大会之后的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6(3):104-113.
被引量:53
7
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122-127.
8
孟德斯鹅.论法的精神(上)[M].商务印书馆.1987:154.
共引文献
87
1
冯仁强.
评“民事上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
.法学,2001(8):51-53.
被引量:17
2
黄辉.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初探[J]
.人民检察,2001(10):20-22.
3
王丹.
民事准备程序中当事人与法院作用的分担[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36-38.
4
王永前.
论法官释明权的正当行使[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4):77-80.
被引量:2
5
王秋良,于媛媛.
释明权比较研究与立法建议[J]
.东方法学,2009(6):33-40.
被引量:5
6
吴雷,杨解君.
世纪之交的中国行政法(学)──我国行政法(学)的近况与发展趋势[J]
.江苏社会科学,1998(5):18-25.
被引量:3
7
程思良.
论宪法的根本属性[J]
.云梦学刊,1999,20(1):8-10.
被引量:1
8
彭诚信.
“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的缺失——从文化根源的比较视角论私权的产生基础[J]
.环球法律评论,2004,26(3):331-343.
被引量:12
9
龙双喜,冯仁强.
宪政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权——兼议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的关系[J]
.法学,2004(11):30-35.
被引量:26
10
黄国新.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1):133-141.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85
1
刘巍.
以权利制约权力[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131-138.
被引量:7
2
罗东川,丁广宇.
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
.法律适用,2010(Z1):15-22.
被引量:71
3
强世功.
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
.北大法律评论,2000,1(2):1-61.
被引量:100
4
赵钢,刘学在.
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2):60-62.
被引量:13
5
江伟,刘荣军.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J]
.法学家,1999(3):18-27.
被引量:41
6
俞荣根.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J]
.学习与探索,1999(1):82-88.
被引量:15
7
李浩.
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J]
.法学研究,1998,20(3):80-88.
被引量:61
8
周永坤.
社会优位理念与法治国家[J]
.法学研究,1997,19(1):101-110.
被引量:55
9
董炯.
权利至上、制度设计及其运作——行政权与公民权平衡中的行政法[J]
.比较法研究,1998,12(3):60-75.
被引量:28
10
张卫平.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上)[J]
.法学评论,1996,14(4):53-59.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
8
1
李学凤,朱勇.
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类型问题研究[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15(3):60-62.
被引量:1
2
韩波.
民事诉讼模式论:争鸣与选择[J]
.当代法学,2009,23(5):133-148.
被引量:30
3
王岩云.
权利问题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变迁[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1):72-81.
被引量:5
4
荣晓红.
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8-53.
被引量:2
5
刘哲玮.
论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及其运用[J]
.当代法学,2016,30(3):16-26.
被引量:25
6
冯珂.
从权利保障到权力制约: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趋向[J]
.当代法学,2016,30(3):27-37.
被引量:18
7
刘晓慧,何胜杰.
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与未来走向[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98-101.
被引量:1
8
汪汉斌.
权力与权利的失衡: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透视[J]
.学术交流,2003(9):39-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太昊.
检察支持起诉的实证研究——以2019年度1175份民事文书为中心展开[J]
.司法改革论评,2020(2):245-265.
被引量:5
2
夏志毅.
迈向自创生的民事诉讼——一个法律、社会与科技的交叉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4):191-208.
被引量:3
3
周林.
司法裁判社会效果实现的策略及其优化——以人民法院“防止返贫”的司法裁判为样本[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4):209-224.
被引量:4
4
陈洪杰.
司法认同的期望象征 反思“无偏倚性”程序策略[J]
.中外法学,2022,34(3):744-763.
被引量:3
5
陈文曲.
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在沟通逻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4):182-191.
被引量:10
6
刘红春,唐梦玲.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机理阐释——基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及评估报告的分析[J]
.东南法学,2021(1):86-101.
被引量:1
7
霍海红.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2):521-539.
被引量:17
8
王岩云.
权利问题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变迁[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1):72-81.
被引量:5
9
张国文.
司法改革视野下的当事人真实义务论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8):39-41.
10
荣晓红.
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8-53.
被引量:2
1
田亦川.
司法调解现状分析与出路探微[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5):161-162.
2
李小利,周倩.
浅谈民事诉讼法的诚实信用原则[J]
.科教文汇,2006(6X):119-120.
3
刘芬霞.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J]
.法制与经济,2010,19(4):32-33.
4
张涛.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思考[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6):58-59.
5
许少波.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刍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122-127.
被引量:1
6
鲍旭峰.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J]
.科技经济市场,2007(A09):132-133.
7
杨永纯.
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再讨论[J]
.山东社会科学,2007(10):82-85.
被引量:1
8
许俊.
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
.法制与社会,2007(4):270-270.
9
张卫平.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J]
.现代法学,2001,23(6):89-95.
被引量:73
10
方洁.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与破解——以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2008(9):63-69.
被引量:22
江苏社会科学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