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熹的“理”与道德理性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理”逻辑上先在 ,且构成万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体现为本体与现象 ,普遍与特殊的统一。道德理性即是“应当” ,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律令 ,具有超越性神圣性。“格物致知”作为人格陶铸的内在要求 ,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不断进步的必要过程 ,最终指向人性的完满。
作者
于民雄
机构地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朱熹
道德理性
"格物致知"
理
"人欲"
本体论
道德
实践论
价值论
人格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735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1
1
《朱文公文集》,卷70.
2
《朱子语类》,卷1.
3
《朱子语类》,卷95.
4
《朱子语类》,卷25.
5
《朱文公文集》,卷58.
6
冯支兰,《贞元六书、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2页.
7
《朱文公文集》,卷46.
8
《朱子语类》,卷94.
9
《朱子语类》,卷18.
10
《朱子语类》,卷40.
共引文献
735
1
柳正权.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
.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2
梁韦弦.
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3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4
蒋振华.
《庄子》寓言的双重承负[J]
.中州学刊,2004(4):154-156.
被引量:1
5
袁朝云.
论教育诚信[J]
.教育探索,2004(7):55-57.
被引量:4
6
张春香.
论徐复观的礼学思想[J]
.江汉论坛,2004(8):15-17.
7
胡永中.
人性与罪犯改造[J]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4):56-57.
8
唐晓林.
中国社会秩序整合原初理念探析[J]
.求索,2004(8):151-152.
被引量:1
9
张铃枣.
官德建设的盲区及治理对策[J]
.理论与改革,2002(3):84-86.
被引量:3
10
彭林.
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J]
.中国史研究,2001(3):3-1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0
1
乐爱国,高令印.
朱熹的科技伦理思想[J]
.孔子研究,1998(3):89-92.
被引量:4
2
李越,司晓宏.
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拾粹[J]
.唐都学刊,1991,7(2):87-89.
被引量:4
3
郭淑新.
朱熹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理论与现代化,2000(9):42-44.
被引量:1
4
李玉梅.
从诠释学的理论重估朱熹的道德史观[J]
.学术研究,1995(6):56-60.
被引量:2
5
任吉悌.
关于朱熹“存天理去人欲”的问辩[J]
.学术界,2001(1):192-196.
被引量:2
6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朱熹,吕祖谦.朱子近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
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
10
徐刚.
朱熹环境伦理思想简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6):43-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李茂群.
朱熹思想中的“天理”和“人欲”[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87-89.
被引量:2
2
时名早,李士金.
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2000-2004)[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58-60.
被引量:1
3
马梦洁.
康德自由观视角下心学对理性本体的超越[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7):87-8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邰东梅,孙迪,郭力铭.
宋代理学对朱丹溪学术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379-1382.
被引量:8
2
潘佳淇.
浅析张载的人性修养论[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0(5):30-33.
3
赵雯钧,李士金,郭俊杰,岑艳.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说只对一半[J]
.青春岁月,2019(9):100-100.
1
丁耘.
中国崛起时代如何重新思考现代性[J]
.学术月刊,2014,46(6):12-15.
被引量:3
2
权相佑.
从中西哲学普遍特殊思维模式看世界普遍伦理[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126-132.
3
张林冰.
论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J]
.科教文汇,2009(1):189-190.
被引量:3
4
张利明.
王船山先生的理想人格[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3.
被引量:2
5
朱立元.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美学的批判[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101-108.
6
李洪华.
论曾国藩“陶铸人才”的思想与实践[J]
.船山学刊,2011(1):51-53.
被引量:1
7
王志跃.
注错习俗[J]
.竞争力,2009(7):74-74.
8
郑少翀.
走出价值多元主义的困境[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65-69.
被引量:3
9
郑少翀.
价值多元主义审视[J]
.伦理学研究,2007(3):90-92.
被引量:3
10
陈乔见.
普遍之爱与特殊之爱的统一如何可能——以宋明儒者仁义说为中心的考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1):105-110.
被引量:4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