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0
Exploring and practising for personnel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236
-
1胡明,郑真江.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4):64-69. 被引量:17
-
2周治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广义语文课程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2-75. 被引量:4
-
3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72-75. 被引量:60
-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学术版),2009(3):31-36. 被引量:211
-
5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16):20-21. 被引量:20
-
6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60-62. 被引量:20
-
7陈明莉.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人才(高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49-49. 被引量:1
-
8岳方,黄晓榕,陈智,林舒航.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办学情况调查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5-119. 被引量:7
-
9张小利.以改革重释“两课”教育的时代内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4):39-42. 被引量:1
-
10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2):19-21.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70
-
1徐东,徐翠微,陈洪.印刷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4(12):14-16. 被引量:1
-
2谢一风.刍议“3+2”模式高职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4-6. 被引量:12
-
3谢一风.对发展“3+2”高职教育的若干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66-68. 被引量:3
-
4武怀军.简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21(07X):41-43. 被引量:50
-
5王未.当前我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38-240. 被引量:7
-
6张斯为.优化课程体系 促进学分制改革的发展[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4):45-47.
-
7张小利.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目标体系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5):21-23. 被引量:2
-
8董志民.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41-42. 被引量:3
-
9顾旭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应处理好三个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7(21):136-137. 被引量:12
-
10李丹,陈海锋,黄兰,杨代耘.对当前医学高职教育现状的认识及思考[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3):221-2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96
-
1马欣.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35):118-119.
-
2曹珊珊,李淑,邵运达.土建类开放教育课程的项目式逆向教学设计——以国家开放大学“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93-99. 被引量:16
-
3易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优化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9):225-226.
-
4魏旭.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93-94. 被引量:1
-
5李彦勤.对模块化教学提高高职人才素质的思考[J].光盘技术,2008(6):59-61. 被引量:4
-
6贺丹娜.新形势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1600-1603.
-
7张革.强化实训教学 优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13-13.
-
8贾后明.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70-71. 被引量:2
-
9詹桂芬.课堂载体论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5-7. 被引量:1
-
10王敏.人文素质教育观照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18-119. 被引量:5
-
1杨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62-65. 被引量:1
-
2胡万义,康建营,袁俊奇,裴海.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1):42-43. 被引量:3
-
3乡村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4(2):27-32.
-
4彭燕萍,肖龙海.日本农业教育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25-126. 被引量:4
-
5吕英芳.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科研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8):88-88. 被引量:1
-
6马顺利.高等职业教育刍议[J].青海师专学报,2001,21(5):102-103.
-
7张建宏.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建设幸福申港添翼[J].商情,2009(34):7-7.
-
8王建强.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7-78. 被引量:7
-
9俞林.高职院校“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10-12. 被引量:5
-
10蔡天玉.成人教育特殊规律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33-3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