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4期63-76,共14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223
-
1余丽丽,潘安.价值链互动与反馈视角下中国部门增加值出口攀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61-82. 被引量:7
-
2孙亮,顾建华.美国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调查报告 联邦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响应:经验与教训(三)[J].世界地震译丛,2008(3):65-77. 被引量:3
-
3王国兴,成靖.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J].国际展望,2010,2(3):8-18. 被引量:34
-
4张威.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及相关问题[J].北方经贸,2004(10):45-46. 被引量:7
-
5钟伟.布雷顿森林机构60年:冲击与重构[J].中国外汇管理,2005(1):63-65. 被引量:1
-
6冯玉军.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J].中国法学,2002(4):179-182. 被引量:33
-
7汪波.美国新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传统[J].世界历史,2002(1):25-34. 被引量:10
-
8舒建中.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兼论关贸总协定机制的建立与美国贸易霸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3):103-107. 被引量:5
-
9张建新.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8):31-37. 被引量:34
-
10张丹丹,赵剑光.当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及中国对策[J].北方经贸,2005(8):45-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5
-
1孙伊然.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6-32. 被引量:24
-
2张松明,赵耀东.全球化与全球治理[J].消费导刊,2008,0(22):242-242.
-
3戴晓东.浅析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J].现代国际关系,2002(12):57-60. 被引量:17
-
4戴晓东.当代民族认同危机之反思——以加拿大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52-58. 被引量:18
-
5李滨.论经济全球化中国家的被动防护作用与积极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5(5):69-74.
-
6宋永刚,杨志刚.大历史视野下的国际关系民主化[J].理论月刊,2005(8):49-51. 被引量:4
-
7戴晓东.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欧洲研究,2006,24(3):18-35. 被引量:17
-
8张威风.“非零和博弈”——中美贸易[J].红河学院学报,2008,6(2):44-48. 被引量:2
-
9曹德军,陈金丽.国际政治的关系网络理论:一项新的分析框架[J].欧洲研究,2011,29(4):69-82. 被引量:16
-
10胡加祥.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角力下的中国突围之策——以自贸区建设为切入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5):98-10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50
-
1王猛,尹秀芹.社会组织有效介入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1):138-144. 被引量:1
-
2王增文,陈馨旖,李耕.有机团结视角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办法——以涿州水灾“邀请函乌龙事件”为例[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4(5):1-13. 被引量:2
-
3胡平平.数字技术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管理研究,2020(1). 被引量:2
-
4奉起超,吴光生.“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1):130-132.
-
5沈伟,李况然.全球治理赤字的当代分析和中国路径[J].江淮论坛,2022(6):150-158. 被引量:3
-
6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1):34-40. 被引量:48
-
7丛慧.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106-111. 被引量:3
-
8李明明.试析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多元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1):57-61. 被引量:2
-
9吴前进.冷战后华人移民的跨国民族主义——以美国华人社会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18-29. 被引量:12
-
10李明明.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曲解”[J].现代国际关系,2006(5):51-56. 被引量:3
-
1钟晓媚.网络视野下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6-59.
-
2孙山.书写、传播成本与作者的独立身份——著作权制度产生之前作品传播略考[J].河北法学,2012,30(5):89-96.
-
3麦克西.未来天涯是比邻[J].特区企业文化,1998(2):52-53.
-
4李彤.浅论新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被引量:1
-
5王东宾.信息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J].新华月报,2013(6):64-65.
-
6任宇,高胤,张潇蓥.从“三只松鼠”看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J].政策,2015(9):52-53. 被引量:1
-
7萍水相逢.你的擦肩之缘,让他年赚百万[J].伴侣,2016,0(10):34-35.
-
8未来大趋势[J].特区企业文化,1998(2):52-54.
-
9丁杰.TPP协议下网络环境中数字作品的保护和限制——以利益平衡视角看协议中的复制权和保护期[J].中国版权,2016(5):83-86.
-
10李怡芳,曹睿.中国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92-93.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