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00-203,共4页
Fisheri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2
1 张利民,常建波,张秀珍,宋丽辉,孙玉增,李烟芬,王际英,于光溥,宫向红,肖险崎.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轮虫技术研究[J] .水产学报,1997,21(4):415-421. 被引量:33
2 王建中.鱼油的加工技术与应用.日本国际协力事业集团论文集[M].,1992.134-152.
二级参考文献1
1 Marla Reicks,James Hoadley,Subramaniam Satchithanandam,Kim M. Morehouse. Recovery of fish oil-derived fatty acids in lymph of thoracic duct-cannulated wistar rats[J] 1990,Lipids(1):6~10
共引文献32
1 黄旭雄,施兆鸿,周洪琪,袁灿东,孙玉鑫.饵料中添加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生产及营养价值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07,14(z1):59-65.
2 张其永,洪万树.海洋养殖鱼类仔稚鱼摄食和营养研究的进展[J] .台湾海峡,2001,20(z1):1-10. 被引量:14
3 金春华,沈竑.不同食物条件下蒙古裸腹溞脂类和脂肪酸组成及对河蟹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1):44-48. 被引量:1
4 徐同成,朱艺峰.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2005,24(6):42-45. 被引量:5
5 赵文,霍元子,高敬.西藏拟溞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J] .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46-451. 被引量:14
6 尹飞,王春琳,宋微微.虾蟹类甲壳动物饵料的营养强化及营养评价[J] .水利渔业,2006,26(4):80-82. 被引量:5
7 陆建学,夏连军,周凯.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J]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2):27-29. 被引量:7
8 刘晓玲,周忠良,王敏强.河蟹幼体饵料轮虫的营养强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99-6800. 被引量:3
9 宋晓金,张学成,朱路英,李荻尔.用富含DHA的裂殖壶菌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的研究[J] .海洋科学,2007,31(12):43-46. 被引量:11
10 李伟微,程升福,杨帆,陈然,滕怀丽,黄旭雄.不同强化剂和强化时间对糠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1):24-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0
1 张美如,万夕和.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科学养鱼,2004,26(8):58-59. 被引量:4
2 杨家新.维生素E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8):1663-1670. 被引量:8
3 程远月,郑爱榕,李文权,陈祖峰,陈丁,赖晶.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5):682-687. 被引量:9
4 孙军,刘东艳,陈宗涛,魏天迪.不同氮磷比率对青岛大扁藻、新月柱鞘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影响及其生存策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22-2126. 被引量:51
5 蒋汉明,张凤珍,顾洪雁,翟静,高坤山.氮源对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0):5-10. 被引量:16
6 陆建明,杨家新,吴学军.微藻及酵母强化轮虫对河蟹蚤状幼体的影响[J] .水利渔业,2004,24(6):69-70. 被引量:3
7 林雅弘,户田享次,严正凛.纤细裸藻及其对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J] .福建水产,1994(1):85-87. 被引量:3
8 张雅芝,谢仰杰,胡家财,林金栋,胡石柳.不同饵料和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1):1-7. 被引量:11
9 朱礼祥.海水鱼育苗中营养强化的重要性及方法[J] .中国水产,1994(8):36-37. 被引量:3
10 徐同成,朱艺峰.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2005,24(6):42-4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1 徐同成,朱艺峰.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2005,24(6):42-45. 被引量:5
2 宋德敬,王秉心.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J] .渔业现代化,2005,32(3):11-13. 被引量:2
3 陆建学,夏连军,周凯.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J]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2):27-29. 被引量:7
4 赵文,韩婷婷,刘钢,袁霞.水生观赏动物活饵料应用技术展望[J]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4):71-77.
5 李磊,朱小明,吴洪喜.营养强化时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微藻的摄食[J] .生态学杂志,2011,30(9):2019-2025. 被引量:5
6 李磊,朱小明,方芳,吴洪喜.几种单胞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营养强化研究[J] .水产科学,2012,31(2):68-72. 被引量:10
7 于建华,任绍洁.微藻在轮虫营养强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2015,38(24):36-38. 被引量:3
8 邱楚雯,王韩信.轮虫、卤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6):354-358. 被引量:7
9 楼宝.关于海水鱼类人工育苗中的活饵料及其培养技术的探讨[J]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6):1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6
1 刘青.日本高密度培养轮虫的现状与展望[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22(4):299-305. 被引量:12
2 刘文娟,邹宁,刘杰,梁妍,潘曰磊.淡水壶状臂尾轮虫的培养技术[J] .生命科学仪器,2007,5(12):49-51.
3 贺诗水.轮虫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6):120-121. 被引量:4
4 尹彦强,黄旭雄,李伟微,施兆鸿,华雪铭,杨志刚.不同强化剂及其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成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5):532-538. 被引量:7
5 杜涛,黄洋,罗杰.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2):158-161. 被引量:19
6 贺诗水.不同营养强化对褶皱臂尾轮虫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11):58-60. 被引量:4
7 宋月林,王伟洪,赵满意,沈洁,胡炯江.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关键问题研究[J] .绿色科技,2012,14(7):150-151. 被引量:1
8 宋月林,王伟洪.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J] .河北渔业,2012(10):55-56. 被引量:1
9 陆建学,林听听,黄艳青,高露姣,夏连军,周凯,龚洋洋.南极大磷虾粉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12,19(6):1018-1026. 被引量:10
10 宋月林,王伟洪,赵满意,胡炯江,沈洁.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现状[J] .齐鲁渔业,2013,30(2):52-54.
1 杨鸢劼,陈辉.微生物制剂在暗纹东方鱼屯养殖中的应用[J] .水利渔业,2005,25(4):82-85. 被引量:4
2 李学军.亲鱼春季管理四注意[J] .农村百事通,1994(3):50-50.
3 陈昌齐,唐毅,冯兴元,李从旺,张兴军.南方大口鲶苗种培育技术[J] .淡水渔业,1995,25(6):31-35. 被引量:3
4 王庆,唐晟凯,杨家新.直链藻强化的轮虫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102-105. 被引量:5
5 李蕊,黄瑾丽.一来二去三沉下 强化培养提素质[J] .村委主任,2014(18):43-43.
6 李明锋.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 .湖南水产,1989(6):35-35.
7 葛慕湘.海水鱼育苗中饵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2):62-65. 被引量:1
8 戴银根.一龄蟹种综合强化培养新技术操作规范[J] .江西水产科技,2003(2):23-27.
9 张玉玲,罗坤,孔杰,梁萌青,栾生,陈琼,曹宝祥.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生长、性腺发育及脂肪酸积累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17,24(2):306-316. 被引量:13
10 王爱萍.更新职教教学观念 强化培养学生技能[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09(10):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