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诗经·大雅》中,《民劳》《板》《荡》《抑》《桑柔》这几首诗都被《毛序》认作刺厉王之诗。这几首谏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即在诗生成之前,已经存在过一个"陈志"的过程,《板》:"我言维服",《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等,这些"言"也是诗。《诗经·大雅》"刺厉王"的诗乃是在这些献"言"之后的二次生成。西周中后期,诗歌创作与歌唱的分离,使得献诗陈志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献诗"是文本的生成,"陈志"是文本转变为乐工"诵"的一种行为方式。乐工"诵"的行为方式,又因行为习惯,职业特点生成了一定的范本式,献诗的二次生成,既要承袭这一谲谏的范本式,又会以恢复纳言礼制与旧的规章为目的。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AZH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