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组织、治理与节庆:1930年代平郊的青苗会 被引量:5

Social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and Festivals—— the Green Crop Association in the Northern Suburbs of Beijing in 1930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节庆已经被习惯性地界定为日常生活的反动、间歇与休闲。20世纪30年代,因应社会变迁而处于演进状态的北平北郊清河一带的青苗会,依旧是乡土社会强有力的社会组织,除原本有的看青职能之外,新增了保卫一定地界范围内群体成员生命财产安全、对外交际和兴办学校等多种功能。只有在交了地钱与底钱之后,青苗会内的成员才能参加谢秋时的祭神与聚餐等庆典。因此,以节庆形态表现出来的青苗会实则是特定群体的成员在履行其责任与义务之后而享有的权利。作为节庆的青苗会,实则是因应特定生产生活而与时俱进的地方化的社会治理机制。事实上,这种强调"治"的规范也是所有似乎以"乱"为表征的中国节庆的潜在基础与共性。
作者 岳永逸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平燕京大学 辅仁大学的民间文学及民俗学研究(1937-1949)"(项目编号:14BZW15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85

共引文献220

同被引文献6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