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意叙事:中国电影民族化滥觞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电影发展一百多年来,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淬炼,逐渐从原来的西洋舶来品发育为具有中国特色并内涵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本文从中国电影的开端梳理诗意叙事的历史脉络,并以《诗经》"兴"象手法在中国早期电影中诗意叙事的体现为根本,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如诗歌、绘画和戏曲之间对于意象组合的影响,最终透过电影的视听语言发展成不同于其他民族电影的诗意风格。
作者
王海洲
周奕彣
机构地区
北京电影学院
出处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共6页
New Films
关键词
诗意叙事
民族化
中国艺术传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应雄.
《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上)[J]
.电影艺术,1993(1):11-18.
被引量:27
2
李少白.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下)──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J]
.电影艺术,1996(6):73-78.
被引量:25
3
陈犀禾.
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J]
.当代电影,1986(1):84-92.
被引量:6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文武.
评《小城之春》[J]
.电影艺术,1990(1):127-13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06
1
张培.
“空气”与“气氛”——对费穆和波默美学思想的比较与反思[J]
.山东艺术,2024(2):43-51.
2
黄丽华,沈中禹.
现实主义美学在中国电影创作中的表现——以电影《小城之春》为例[J]
.传媒论坛,2023,6(21):75-77.
3
李美仙.
断零与回瞥体验的畅想者——叙说《小城之春》的重拍行为[J]
.戏剧文学,2007(6):85-87.
被引量:1
4
李欣,杨新宇.
多元的时空、多样的视点——论《小城之春》的叙事特点[J]
.电影新作,2011(1):39-45.
5
林黎胜,倪震.
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1):55-107.
被引量:21
6
罗艺军.
中国早期的电影观念和电影的文化思考[J]
.文艺研究,1992(6):73-81.
被引量:4
7
张凤铸.
试论国产影片中长镜头的探索[J]
.当代电影,1989(6):26-35.
被引量:1
8
陈晓云.
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3):20-27.
被引量:3
9
代安楠.
论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崛起与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5):101-102.
10
杨红菊,丁卉.
意境与中国影视创作[J]
.唐都学刊,2005,21(5):119-12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0
1
梁君健.
物质性与个体化:网络热播纪录片中传统文化的话语机制及当代转化[J]
.南京社会科学,2019(11):120-126.
被引量:15
2
周强.
中国电影对古典小说叙事结构技巧与创作观念的继承、借鉴与转化[J]
.电影新作,2023(6):62-69.
被引量:2
3
张伟.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戏曲作为中国电影元叙事的方法[J]
.电影新作,2023(6):53-61.
被引量:1
4
王海洲,段晓晗.
沿袭与重塑:仁学结构与当下中国电影的人格塑造[J]
.电影新作,2023(6):46-52.
被引量:2
5
李云平.
“十七年”电影中“游观”美学形态探赜[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2,4(1):105-112.
被引量:1
6
张强.
“延安传统”与十七年时期的电影民族化问题[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5):77-84.
被引量:2
7
鲁洪生.
从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3(3):213-223.
被引量:21
8
姚晓濛.
对一种新的电影形态的思考——试论电影意象美学[J]
.当代电影,1986(6):44-51.
被引量:27
9
史博公.
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J]
.当代电影,2007(6):55-59.
被引量:18
10
沈小风.
电影民族化理论发展反思[J]
.电影文学,2009(24):33-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何嘉妮.
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杭州影像研究[J]
.电影文学,2023(8):88-92.
2
张伶聪,韩依彤.
类型移植、话语重构与美学置换:中国翻拍电影的民族化改写[J]
.电影文学,2023(11):60-67.
被引量:3
3
刘子涵,郭玉真.
诗意叙事视域下英模电影的诗意化表达[J]
.视听,2024(6):48-52.
4
王海洲,丁明.
文化本位·师法传统·理论再塑——“中国文艺传统与中国电影”的研究路径与理论地图[J]
.电影评介,2024(11):1-7.
5
侯光明,白文硕.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研究综述[J]
.电影文学,2024(20):14-1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高北晨.
徐昂的“在地化”电影改编策略论析[J]
.电影文学,2023(20):116-118.
被引量:2
2
夏蕾.
中国电影的文本形态与美学思辨[J]
.电影文学,2024(14):32-36.
被引量:1
3
崔景舒,李东霖,章俊华.
变者以不变为骨——论中日传统人居空间美学的继承和变化[J]
.园林,2025,42(2):96-104.
1
陈伟.
“城”“春”草木深:重看费穆电影《小城之春》[J]
.创意世界,2019,0(3):74-75.
2
王艳.
从戏曲电影发展史看影戏关系的嬗变——兼论戏曲与中国电影民族化[J]
.美育学刊,2019,10(2):72-78.
被引量:1
3
刘秋余,王丽君.
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美学风格[J]
.艺术研究快报,2018,7(4):67-71.
4
苏永娟.
《大圣归来》之后本土动画电影民族化走向[J]
.艺术科技,2018,31(9):89-90.
被引量:2
5
夏元明.
从意象组合入手——《锦瑟》读法一种[J]
.东坡赤壁诗词,2019(1):49-52.
6
潘链钰.
《河岳英灵集》诗学融承儒释道三教思想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7(1):149-158.
7
徐佳玮.
玫瑰重霾中的新生者——谈初唐四杰的青春特质[J]
.文教资料,2018(36):68-69.
8
高文培.
论《狼兵吼》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形象的构建[J]
.传播力研究,2018,2(36):69-69.
被引量:1
9
李喜玲.
《诗经》中的鱼类兴象[J]
.唐山文学,2019(2):161-163.
10
徐红.
中心意识、创作批评与镜式想象——论《电影月刊》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语言建构[J]
.当代电影,2019(4):89-92.
电影新作
201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