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画史的书写,经历了从“文献”叙事向“作品”阐释的范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绘画作品的风格和画意分析成为画史叙述的基本模式,并形成了从画家、赞助人、观众等不同视角建构中国画史的多重维度。鉴于美术史或视觉文化研究本身不同的方法论取径对传统画史整体形状的颉颃与解构,试从“主体与客体”构成的结构化意义系统中重构中国画史的整体形状,将其分为概念性绘画、叙事性绘画、理想性绘画和象征性绘画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逻辑进程反映出中国绘画从“客观性的”一极向“主观性的”一极演化与发展的历史。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2,共7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与研究”(14JZD0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