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稀土抛光材料的生产、应用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稀土抛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市场前景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述评。对发展我国稀土抛光材料研究和产业化问题提出了看法。
作者
李永绣
周新木
辜子英
彭德院
胡平贵
周雪珍
焦晓燕
何小彬
魏坤
刘桂华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稀土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74,共4页
Chinese Rare Earth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0 1610 0 2
5 9764 0 0 1)
江西省科委重点项目
南昌大学"2 11工程"示范项目资助
关键词
稀土抛光材料
生产
应用
稀土抛光粉
产业化
中国
玻璃
抛光
制备
氧化铈
分类号
TQ133.3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F426.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95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43
参考文献
20
1
王学正.
稀土抛光粉的制取[J]
.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1994(4):34-37.
被引量:5
2
Silvernail W L.The mechanism of glass polishing[J]. Glass Ind,1971,52(5):20.
3
Silvernail W L.Polish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of forming same[P]. US Patent,3 097 083,1963.
4
Nona maker F C.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olishing compound[P].US Patent, 3 131 039,1964.
5
Randle R M.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olishing compound and products[P]. US Patent,3 298 807,1967.
6
郑武成.稀土抛光粉的物化性能与抛光能力间的关系[J].稀土,1981,(1):46-51.
7
李永绣.
稀土产品的物性控制与稀土产业的发展[J]
.稀土,1999,20(4):73-77.
被引量:20
8
Silvernail W L. Process for rejuvenafing spent glass polishing agents[P]. US Patent,3 436 199,1969.
9
Ruefer H l,et al.Rare earth chlorides in glass polishing composition[P].US Patent,3 317 293,1967.
10
Alexander H M,et al.Glass polishing of rare earth nitrate[P].US Patent,3 240 580,1966.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李培良.
台湾稀土资源、生产及应用概况[J]
.稀土,1994,15(3):41-44.
被引量:3
2
熊家齐.
稀土市场纵横(续)──纪念稀土发现200周年[J]
.稀土,1994,15(5):47-55.
被引量:1
3
熊家齐.
稀土市场纵横──纪念稀土发现200周年[J]
.稀土,1994,15(4):51-57.
被引量:1
4
林河成.
优良的研磨剂──稀土抛光粉[J]
.世界有色金属,1995,20(9):36-37.
被引量:4
5
钟俊辉.
稀土纳米材料[J]
.稀土,1996,17(2):41-44.
被引量:17
6
杨遇春,汪丽都,钱九红.
稀土在中国高新材料研制开发中的应用[J]
.中国稀土学报,1996,14(1):72-78.
被引量:17
7
吴世纪 曾国安.国际市场营销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8
文章.低氯根高纯度氧化稀土生产新方法[J].稀土信息,1996,9:8-8.
9
柳召刚,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
10
倪玉瓒,包头稀土,1984年,2页
共引文献
38
1
李学舜,杨国胜,崔凌霄.
稀土抛光粉在眼镜玻璃抛光中研磨条件的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2004,10(3):36-40.
被引量:7
2
周雪珍,李进,丁家文,辜子英,胡平贵,彭德院,李永绣.
混合碳酸稀土两步煅烧法制备超细CeO_2[J]
.稀有金属,2004,28(5):820-824.
被引量:1
3
郭瑞华,李梅.
稀土抛光粉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
.稀土,2005,26(1):82-85.
被引量:13
4
吴新根,陈琨,李常清,李才生.
光学玻璃抛光材料前驱体的制备研究[J]
.江西冶金,2005,25(4):7-9.
5
胡艳宏,李梅,柳召刚,史振学,王觅堂,王丽.
制备条件对大颗粒氧化铈流动性的影响[J]
.稀土,2006,27(5):7-10.
被引量:2
6
李学舜,谢兵,杨国胜,吴文远,涂赣峰.
稀土抛光粉颜色的测定及影响因素[J]
.稀土,2007,28(1):34-37.
被引量:1
7
谢兵,任慧平,李学舜.
稀土抛光粉颜色的表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包钢科技,2007,33(3):14-16.
被引量:2
8
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王觅堂,王丽,励杭泉.
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研究[J]
.稀有金属,2007,31(5):717-720.
被引量:17
9
黄绍东,李学舜.
稀土抛光粉的应用及发展简介[J]
.稀土,2008,29(1):59-62.
被引量:15
10
黄旭,王金玲.
化学机械抛光—氧化铈抛光粉的研制[J]
.辽宁建材,2010(5):12-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5
1
黄小卫,庄卫东,李红卫,余成洲,薛向欣,张国成.
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
.稀有金属,2004,28(4):711-715.
被引量:19
2
王承遇,潘玉昆,李维红,陶瑛.
钠钙硅酸盐玻璃和铅玻璃的离子溅射抛光[J]
.玻璃与搪瓷,2004,32(5):42-44.
被引量:3
3
李永绣,陈伟凡,周雪珍,程昌明,辜子英,胡建东.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5):636-640.
被引量:15
4
周雪珍,李进,丁家文,辜子英,胡平贵,彭德院,李永绣.
混合碳酸稀土两步煅烧法制备超细CeO_2[J]
.稀有金属,2004,28(5):820-824.
被引量:1
5
李永绣,周雪珍,王志强.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of Lanthanum Carbonate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Preparation of Lanthanum Oxide Nanoparticle[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2,20(5):411-415.
被引量:2
6
王艳荣,邱克辉,邓昭平.
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及其表征[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24(4):486-488.
被引量:11
7
宋晓岚,王海波,吴雪兰,曲鹏,邱冠周.
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
.化工进展,2005,24(1):47-52.
被引量:73
8
宋晓岚,王海波,吴雪兰,曲鹏,邱冠周.
附载CeO_2的纳米γ-Al_2O_3合成及其悬浮液的分散稳定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6):800-805.
被引量:4
9
万德立,王勇,白清东.
纳米粉体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及改性技术[J]
.国外建材科技,2005,26(1):25-28.
被引量:16
10
宋晓岚,吴雪兰,曲鹏,王海波,邱冠周.
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05,24(1):3-7.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28
1
李永绣,陈伟凡,周雪珍,程昌明,辜子英,胡建东.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5):636-640.
被引量:15
2
周雪珍,李进,丁家文,辜子英,胡平贵,彭德院,李永绣.
混合碳酸稀土两步煅烧法制备超细CeO_2[J]
.稀有金属,2004,28(5):820-824.
被引量:1
3
郭瑞华,李梅.
稀土抛光粉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
.稀土,2005,26(1):82-85.
被引量:13
4
吴新根,陈琨,李常清,李才生.
光学玻璃抛光材料前驱体的制备研究[J]
.江西冶金,2005,25(4):7-9.
5
雷红,张鹏珍,卢海参.
纳米氧化硅在玻璃基片表面亚纳米级抛光中的应用[J]
.润滑与密封,2006,31(1):31-34.
被引量:4
6
周雪珍,程昌明,胡建东,辜子英,胡平贵,李永绣.
以碳酸铈为前驱体制备超细氧化铈及其抛光性能[J]
.稀土,2006,27(1):1-3.
被引量:16
7
周新木,李炳伟,李永绣,徐小丽.
高铈抛光粉表面电性及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研究[J]
.稀土,2007,28(1):12-16.
被引量:10
8
柴明霞,胡建东,冯晓平,周雪珍,罗军明,李永绣.
SiO_2-Ce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抛光性能[J]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4):623-629.
被引量:15
9
黄绍东,李学舜.
稀土抛光粉的应用及发展简介[J]
.稀土,2008,29(1):59-62.
被引量:15
10
金靇,孙戊辰,焦晓燕,李艳花,罗巍,李永绣.
在氧化铈表面掺铝以显著提高其抛光光学玻璃的抛蚀量[J]
.中国稀土学报,2010,28(4):403-40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43
1
贾慧灵,徐阳,吴锦绣,黄智国,谭心.
制备条件对二氧化铈稀土抛光粉性能的影响[J]
.稀土,2022,43(4):37-45.
被引量:5
2
王敬欣.
掺杂对CeO_2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稀土学报,2007,25(S1):82-88.
被引量:3
3
弥宁,杨来东.
氟化方式对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5,43(2):29-32.
被引量:2
4
周雪珍,程昌明,胡建东,辜子英,胡平贵,李永绣.
以碳酸铈为前驱体制备超细氧化铈及其抛光性能[J]
.稀土,2006,27(1):1-3.
被引量:16
5
高海炼,陈伟凡,李凤生,刘洋,于吉义,邓国栋.
湿固相机械化学法制备超细氧化钇的研究[J]
.稀有金属,2006,30(6):795-799.
被引量:10
6
方中心,苗学玲,孙信梅.
超细氧化铈粉体的合成及粒度控制[J]
.无机盐工业,2007,39(1):34-35.
被引量:3
7
李学舜,谢兵,杨国胜,吴文远,涂赣峰.
稀土抛光粉颜色的测定及影响因素[J]
.稀土,2007,28(1):34-37.
被引量:1
8
谢兵,任慧平,李学舜.
稀土抛光粉颜色的表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包钢科技,2007,33(3):14-16.
被引量:2
9
吴秀勇,王巍,吕伟丽,仉丽,朱立平.
CeO_2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
.稀土,2007,28(3):71-74.
10
柴明霞,李永绣,胡建东,周雪珍.
复合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技术[J]
.广东化工,2007,34(2):5-7.
1
赵国瑞.
离子膜电解槽国产化综合述评[J]
.氯碱工业,2002,38(1):16-18.
被引量:4
2
王忠,王振文.
国内外锌市场状况和分析[J]
.矿冶,2004,13(3):61-64.
被引量:4
3
林光兴.
关于科技先导促进针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刍议[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24(6):79-82.
4
林河成.
氧化铈的生产、应用及市场状况[J]
.湿法冶金,2005,24(1):9-11.
被引量:2
5
稀高.
我国首条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J]
.中国金属通报,2004,0(1):10-10.
6
李海波.
办好学术论坛 探讨“三农”问题[J]
.中国研究生,2005(3):57-57.
7
吴新根,陈琨,李常清,李才生.
光学玻璃抛光材料前驱体的制备研究[J]
.江西冶金,2005,25(4):7-9.
8
包头加快稀土发展步伐[J]
.稀土信息,1998,4(6):4-5.
9
任峰.
玻璃——一个极具潜力的稀土应用领域[J]
.稀土信息,1997,3(12):4-16.
10
王成印.
一九九九年中国稀土市场状况及对策[J]
.稀土信息,1999,5(5):13-14.
稀土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