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艺术的中国诠释——以舞剧《十月·春之祭》为例
Chinese Interpretation of Western Art: Taking the Dance Drama October· Spring Festival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月·春之祭》是《春之祭》的中国解读,它的创作过程伴随着中国式的体验,主创团队赋予了作品中国式主题,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式音乐。《十月·春之祭》与《春之祭》的精神对话主要包括艺术形式对话、艺术精神对话和时间对话。《十月·春之祭》的创作存在着对经典过度阐释、形式主义倾向明显、文化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异质文化对话中比较普遍。
作者
王莎莉
WANG Shali
机构地区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出处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63-66,共4页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十月·春之祭》
《春之祭》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
J722.6 [艺术—舞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严程莹,李启斌.
近年来跨文化戏剧研究述评[J]
.戏剧文学,2013(3):73-78.
被引量:1
2
慕羽.
《春之祭》的百年祭礼:身体语言的致敬和反思[J]
.艺术评论,2013(8):22-29.
被引量:7
3
刘海霞.
“史前时期的田园剧”——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赏析[J]
.音乐大观,2014,0(2):119-11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金润哲,蔡芳钿.
由跨文化舞台演出引发的思考[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S1):34-39.
被引量:3
2
吴桂金.
《琼斯皇》中人物的双重身份认同[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5):76-78.
被引量:6
3
陆薇.
模拟、含混与杂糅——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后殖民解读[J]
.外国文学,2004(4):86-91.
被引量:41
4
帕特里斯.帕维斯,曹路生.
迈向一种戏剧中的互联文化主义理论[J]
.戏剧艺术,2001(2):4-19.
被引量:6
5
吾文泉.
跨文化误读与接受:《欲望号街车》在中国[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2):11-14.
被引量:9
6
姜萌萌.
从自我归化到自我探求——浅谈美国华裔戏剧的转型[J]
.国外文学,2006(1):115-120.
被引量:6
7
宫宝荣.
东橘西枳为何缘 文化水土不一般——京剧改编本《培尔·金特》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2):96-102.
被引量:3
8
孙来法,梅晓娟.
20世纪西方对中国戏剧的借鉴[J]
.文艺研究,2007(10):144-144.
被引量:2
9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DonaldJayGrout),(美)克劳德·帕利斯卡(ClaudeV.Palisca)著,汪启璋等.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0
张长虹.
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戏剧的意义[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39-4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
1
陈燕敏.
尼金斯基《春之祭》中“圆周运动”的视觉隐喻[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6):18-21.
被引量:1
2
王蕾.
走进尼金斯基的狂想世界[J]
.艺术家,2020(11):81-82.
3
张婕.
两性本能,向死而生——莫里斯·贝亚尔特版《春之祭》分析[J]
.尚舞,2021(23):110-111.
4
孙颢芳.
“结构”中“解构”——舞蹈创作及其审美表达探究[J]
.今古文创,2022(19):79-81.
被引量:1
5
胡瀚月.
解释学视域下舞蹈作品的意义阐释——以《春之祭》为例[J]
.戏剧之家,2022(26):133-135.
被引量:1
6
易欢,马古兰丹姆.
当东方遇到西方:杨丽萍新作《春之祭》[J]
.文化月刊,2019,0(4):96-96.
被引量:1
1
范娇娇.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孤独解读与时下中国[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3):111-113.
2
侯雪妍.
从舞剧《春之祭》的不同版本中探索舞蹈艺术的独特叙事规律[J]
.艺苑,2019,0(4):88-90.
被引量:1
3
赵彦芳.
符号的伦理与美学的伦理——从莱辛《拉奥孔》的中国接受谈起[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4):102-107.
4
李慧.
让经典诗词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情境[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3):133-133.
5
李盛楠.
《周恩来与乌兰牧骑》传承红色精神力量[J]
.中国广播影视,2019,0(16):62-65.
6
李秋萍,韩军(图).
重复的力量——“舞蹈剧场”大师皮娜·鲍希作品的后现代性解读[J]
.舞蹈,2019(4):78-82.
被引量:4
7
邓睿.
人工智能主创“艺术品”的艺术本质论[J]
.西部学刊,2019,0(11):57-59.
被引量:3
8
Julia.
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 从传统到未来探讨设计的永续与新生[J]
.时尚北京,2019,0(9):176-178.
9
梅雪风.
华丽的门外汉[J]
.大众电影,2019,0(9):9-9.
10
名人去哪儿[J]
.检察风云,2019,0(13):9-9.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