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壁间肌瘤,即子宫肌瘤长在肌壁间,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多发生于30~50岁的女性。子宫壁间肌瘤初期因症状不明显,往往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其危害也不容忽视,严重时会造成继发性贫血、不孕、流产、妇科炎症等疾病[1]。因而一旦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应积极治疗,以免瘤体继续增大或恶化。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以外科手术为主,治疗子宫壁间肌瘤多采用腹腔镜剔除术。这种手术有伤口小、对器官的损害小、恢复快、对以后的妊娠影响小的优点,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本研究通过分析128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分别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对患者免疫功能、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炎症因子的反应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503-2505,共3页
Shanx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