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互动理论视域下中韩中秋文化符号探析
被引量:
1
On Chinese and Korean Mid-Autumn Culture Symb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Interacti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互动理论是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尤·洛特曼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为分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这一理论,多维呈现中韩中秋文化符号系统,纵深探析中韩中秋符号域的多语性、不对称性、边界性特点,可以系统梳理中韩中秋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从而促进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共生互补。
作者
张慧贞
Zhang Huizhen
机构地区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Dongjiang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朝鲜汉字资源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306。
关键词
中秋文化
文化互动
文化对话
符号域
分类号
H219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白春仁.
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
.文学评论,1998(5):101-108.
被引量:46
2
孙雪岩.
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1):65-69.
被引量:7
3
林宣佑.
韩国秋夕的社会文化内涵、功能及其传承意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22-27.
被引量:3
4
陈戈.
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109-113.
被引量:12
5
郑文东.
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解读[J]
.中国俄语教学,2005,24(4):52-55.
被引量:17
6
萧放.
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32-13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白春仁.
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69-72.
被引量:18
2
李肃.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思想发展概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2):38-42.
被引量:20
3
萧放.
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32-139.
被引量:12
4
[1]岁时风俗[M].韩国文化保护财团,2000.
5
金明子.岁时民俗的机能及其变化[J].安东大学校民俗研究,1992,(2).
6
ЛотманЮ.М.Культураивзрыв[M].М.,Гнозис,1992.
7
ЛотманЮ.М.Внутримыслящихмиров[M]М.,Языкирусскойкультуры,1999.
8
ЛотманЮ.М.Семиосфера[M].С-Петербург,Искусство-СПБ,2000.
9
巴尔特.《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90
1
张莉.
作为文化互动的新疆多种语言文字图书互译现象——对新疆多种语言文字出版物的文化人类学考察[J]
.语言与翻译,2020(1):53-57.
被引量:2
2
曹能秀,吕进锋,王凌.
云南边疆文化互动态势与动力机制探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63-72.
被引量:1
3
张丹,刘振华.
对话与共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大众化传播[J]
.电视研究,2023(1):110-113.
被引量:2
4
郭建飞,徐建纲,田祥斌.
文艺学上伟大的巴赫金[J]
.职业圈,2007(19):52-52.
5
田承顺.
试论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7-12.
被引量:2
6
邵子华.
论大学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特征[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70-72.
被引量:5
7
魏云.
走向对话的文化整合新路──评《诗性与理性》中的中国诗学重建[J]
.思想战线,1999,25(2):65-67.
8
肖丽艳.
中韩春节(舍尔)民俗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16-119.
被引量:1
9
祁晓冰.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述评[J]
.黑河学刊,2009(8):39-41.
被引量:1
10
白春仁.
边缘上的话语——巴赫金话语理论辨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3):162-168.
被引量:49
同被引文献
20
1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547
2
叶涯剑.
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73-77.
被引量:60
3
陈戈.
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109-113.
被引量:12
4
邹丽娟.
多元文化互动语境下的大理白族传统习俗[J]
.贵州民族研究,2009,29(2):64-68.
被引量:14
5
李红婷.
“半耕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湖南大金村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1):24-29.
被引量:15
6
孟庆洁.
社会空间辩证法及其学科意义——地理学视角的解析[J]
.学术界,2010(5):79-84.
被引量:16
7
张晗.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阈下的土司制度初探——兼评云南巍山蒙化彝族左氏土司的“武功”与“文治”[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77-80.
被引量:4
8
张广济,计亚萍.
社会空间的理论谱系与当代价值[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71-175.
被引量:17
9
明跃玲.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2):27-31.
被引量:7
10
陈燕.
“多元一体”视野下的哈尼族民间“东来说”——简析历史上融入哈尼族的汉族移民[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4):62-6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曹能秀,吕进锋,王凌.
云南边疆文化互动态势与动力机制探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63-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晓亮,刘旭义,关靖云,杨晶晶,王明辰,暴龙飞.
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24,47(9):1596-1605.
被引量:4
1
阿克力别克·吐尔干.
中央电视台中秋双语晚会字幕翻译策略探究[J]
.视界观,2020,0(2):0195-0195.
2
贾洪伟.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7(1):98-109.
被引量:1
3
吴铁军,谢利君,丁燕,殷珂.
文化互动视域下英语第二课堂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19,0(33):105-107.
被引量:3
4
郭长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逻辑[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2):94-99.
被引量:2
5
戴谨忆.
擘画京剧新时代——2019年中国京剧创作综述[J]
.戏剧文学,2020(1):4-9.
6
孔苏.
方法论视域下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2):78-83.
被引量:9
7
苏二龙.
交互与共生:散杂居回汉民族的历史交融与共荣发展——基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的考察[J]
.回族研究,2019,0(4):71-76.
被引量:2
8
王皓然.
“破”而后“立”:罗伯特·洛根的信息观[J]
.科技传播,2020,12(1):37-38.
9
赵静.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初探[J]
.河南农业,2020,0(6):22-23.
10
邓娟,孙莉.
论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J]
.青年文学家,2020,0(6):155-155.
东疆学刊
202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