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祛风湿、解毒、滋阴、活血、补肾及外治法对近年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关节痛进行综述,指出中医药在缓解SLE关节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提出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作者
韩淑贞
杜羽
机构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4期743-745,749,共4页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8ZQ016)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738547)。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痛
中医药
综述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5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3
1
王海琨.
黄芪二仙汤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及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5):582-583.
被引量:2
2
李松伟,王济华,冯福海.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验探析[J]
.中医研究,2015,28(5):51-54.
被引量:3
3
薛玉洁,陈岚,赵明,谈国兴,黄莺.
黄莺教授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3-6.
被引量:7
4
镇树清,镇水清.
镇万雄主任医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8):50-51.
被引量:4
5
李嗣钊,卢昕.
系统性红斑狼疮肌肉骨骼病变的风险与治疗[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7):16-19.
被引量:4
6
沈思钰,傅晓东.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2):141-143.
被引量:5
7
李光宇.
王萍中医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4,7(7):552-554.
被引量:8
8
嵇丽娜,张婷婷,邓贤,李荣群.
反佐配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刍议[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2):81-83.
被引量:4
9
赖若谷.
结合《金匮要略》课程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教学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5):147-148.
被引量:1
10
朱震,张世勤,汪悦.
从瘀热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501-50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25
1
周仲瑛.
“伏毒”新识[J]
.世界中医药,2007,2(2):73-75.
被引量:163
2
顾军花,陈湘君.
复方“自身清”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J]
.河南中医,2004,24(6):21-23.
被引量:2
3
朱方石,金实,姚华.
补肾化毒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机制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39-40.
被引量:10
4
金培志,国维,范瑞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J]
.河南中医,2005,25(4):79-80.
被引量:8
5
阮诗玮,骆杰伟,兰健姿,王智,张雪梅,吴竟,严晓华,邱志洁,吴艺.
滋肾化毒饮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Bcl-2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5):270-273.
被引量:4
6
王颖,尉晓冬,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63-65.
被引量:7
7
姜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0):17-18.
被引量:17
8
王颖,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陈伟燕.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8):356-358.
被引量:4
9
赵鹏,雷晓梅,连秀珍,俞发荣.
甘肃大蓟提取物对Hep细胞毒性作用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214-214.
被引量:11
10
陈湘君,周时高,苏励,茅建春.
滋阴解毒法为主对SLE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57-259.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43
1
李坤淋,周豪坤,李全鑫,李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白芍药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7):138-144.
被引量:3
2
潘兆兰,何雪玲,詹菁,宋美怡,邓会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SLE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5):286-287.
3
张乐,李欣,石燕杰,门倩,李娜,张妮,刘秀,王锐娜,孙妮娜.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损害的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33):123-124.
4
李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低T3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2):183-183.
5
杜高.
猛士的情怀学者的洞见[J]
.当代电视,2000(128):53-54.
6
林长,张秀莲,戴世强.
等离子体中非线性三维德拜屏蔽的理论研究[J]
.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5):511-515.
被引量:2
7
熊俊彪.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6-97.
被引量:10
8
徐展,刘冬一,杨力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4):91-93.
被引量:2
9
王志飞,王小琴,刘智强,姜鹏.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误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一例[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3):112-113.
被引量:1
10
钱留军.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评述[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31-32.
同被引文献
173
1
宋群先.
冯宪章从肾论治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经验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35-38.
被引量:9
2
徐玲,舒畅,范中光.
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康复的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4):101-102.
被引量:6
3
陶汉华.
论《金匮》黄汗病[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0-11.
被引量:9
4
倪青.
《金匮要略》“历节”、“黄汗”新释[J]
.国医论坛,1997,12(1):43-44.
被引量:10
5
李治牢,连莉阳,李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J]
.现代中医药,2008,28(1):23-24.
被引量:4
6
鲍春德,陈晓翔.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1):837-838.
被引量:11
7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被引量:1332
8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6.
被引量:562
9
常新,钱先.
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对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0,31(8):994-997.
被引量:6
10
郝桂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思路[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37-13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黄丹云,陈悦,石海兰,沈肖奋.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593-595.
被引量:8
2
何浩,杨惠琴.
补肾封髓汤结合来氟米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肾阴虚型)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0):191-194.
被引量:10
3
何浩,邹荣,杨惠琴.
犀角地黄汤结合针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型临床疗效[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6):123-129.
被引量:10
4
刘浩歌,秦建国,韦婉,李智鹏,张正菊,焦扬.
从《金匮要略》黄汗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经方辨治[J]
.环球中医药,2022,15(8):1407-1410.
被引量:2
5
贺楠楠.
养血逐寒方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7):10-13.
被引量:1
6
王雨甜,袁林,张金红,刘华,王成,谭继平.
中医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21):78-82.
被引量:5
7
祝昌昊,杨精华,王耀光,刘远航.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辨治思路[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26(2):159-1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王槿.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7):157-158.
被引量:3
2
何浩,邹荣,杨惠琴.
犀角地黄汤结合针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型临床疗效[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6):123-129.
被引量:10
3
周玉超,凌艳萍,陈岑,俞海国.
基于跨理论模型干预方式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7):1262-1266.
被引量:4
4
陈一鸣,李桓,李松伟.
“金水相生”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2):35-38.
被引量:1
5
马瑞红,张奎明,侯露阳,崔应麟.
元气学说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2023,21(4):663-666.
被引量:5
6
谢凤娇,姚承佼,罗利红,熊钦,刘虹伶,李奕霖,李廷林,邱忠清,冯培民.
中医药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Th17/Treg平衡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4):687-691.
被引量:3
7
梁家浩,王海.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湿疹作用机制[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4):17-25.
被引量:3
8
敖秀红,王玲.
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6):12-15.
被引量:5
9
尹千璐,周小莉,熊川,郑宇航.
张嗣兰“调气为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J]
.中医学报,2023,38(9):1941-1945.
被引量:1
10
尹美娜,郭敬肖,韩佩桐,张东风,刘玲.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疗效[J]
.西北药学杂志,2023,38(6):174-178.
被引量:1
1
望玉茗,彭寿文.
大数据时代电商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展望[J]
.科技经济导刊,2020,0(2):162-163.
被引量:1
2
梁静.
我国法治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展望[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7(4):42-46.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