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鸢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诱变处理对鸢尾组培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诱变处理均导致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 2O 2)的积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提高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强,而且诱变剂量越高,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值越高。秋水仙素和60 Co-γ诱变处理相比,高剂量(20.0、40.0 Gy)的60 Co-γ对鸢尾组培苗造成的损伤更为明显,该处理下,鸢尾组培苗MDA含量和活性氧积累更明显,抗氧化酶活性也较高,但成活率较低。低剂量(2.5、5.0、10.0 Gy)的60 Co-γ处理下,虽然各生理生化指标略高于或接近秋水仙素处理,但其成活率仍低于秋水仙素处理。不同诱变处理培养30 d后,均转接至新鲜继代培养基,转接后10 d鸢尾叶片生理生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表明对于诱变处理的材料,缩短其继代培养时间,可减少活性氧或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其成活率。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50-156,共7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编号:16391900200)
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沪农科产字(2019)第8号]
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编号:18DZ22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