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纯铜抗软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纯铜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汽车等行业。纯铜中添加不同的微量元素,能有效改变纯铜组织机理,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能得到高强、高导、高散热等应用方向为主的铜合金材料,笔者通过对纯铜微合金化研究以及加工组织机理研究,摸索出纯铜在中高温条件下的强化手段,在保证纯铜的一定导热、导电性能前提下,提升了纯铜抗软化性能,使纯铜应用于某些特殊领域。
作者
朱明益
郭晓辉
机构地区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11期88-89,共2页
China Metal Bulletin
关键词
纯铜
抗软化性
微合金化
加工率
分类号
TG146.1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李才巨,黄素贞,张代明,朱心昆,杨凤丽,唐海林,李钢.
冷轧及退火工艺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2007,32(10):66-68.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李军伟,李明扬,郭小龙,李守新.
疲劳态铜单晶高速形变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J]
.金属学报,2005,41(2):161-166.
被引量:5
2
刘永铨.钢的热处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3
HUANG X. Grain orentation effect on micmstructure in pensile strained copper [ J ]. Scripta Mater, 1998, 38 : 1697- 1730.
4
HANSEN N, HUANG X. Microstructure and flow stress of crystal and polycrystalline [ J ]. Acta Mat. , 1998,46 : 3145-3164.
5
LIU Q,HANSEN N. Effect of grain orentation on deformation structure in cold-rolled polycrystalline aluminum [ J ]. Acta Mater, 1998,46 : 5819-5838.
6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7-88.
7
赵志业.金属塑性变形与轧制理论(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56-57.
8
林肇琪.有色金属材料学[M].大连: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6:26-156.
9
李松瑞,周善初.金属热处理(再版)[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2-34.
10
石得柯.位错与材料强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48-61.
共引文献
15
1
龚玉兰,吴小香,任世影,程莲萍,朱心昆.
退火处理对超细晶铜-锗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3,34(S1):26-29.
2
闫洪.
2007年云南金属材料与加工年评[J]
.云南冶金,2008,37(2):61-68.
3
孙风蔚,李赛毅.
叠加层数对工业纯铝板材累积叠轧焊合的影响[J]
.轻合金加工技术,2010,38(2):33-36.
被引量:3
4
陈伟彬.
沟槽式微热管弯曲变形特性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8):133-135.
5
高翔,罗丰华,谭永菊,付晓虎,陈春辉,崔建民.
内氧化-冷轧制备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20(10):2019-2024.
被引量:12
6
梁惠霞,苗振巍,李英,高岩磊,苑会林.
退火处理对PA6共混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
.工程塑料应用,2010,38(9):33-36.
被引量:1
7
马壮,董书琳,董世知,李智超.
纯铜热化学反应热喷涂陶瓷/渗铝复合涂层耐蚀性研究[J]
.金属热处理,2011,36(9):38-41.
被引量:8
8
程禹霖,运新兵,杨俊英,宋宝韫,徐高磊.
轧制变形量对连续挤压纯铜板带组织性能的影响[J]
.塑性工程学报,2014,21(5):77-81.
被引量:8
9
赵炜康,朱学宏,夏莉红,张福勤.
粉末法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J]
.矿冶工程,2018,38(3):132-135.
被引量:3
10
孔令豪,李云翔,毛富军,李红峰.
Y4纯铜T2带工艺研究[J]
.铜加工,2019,0(4):12-14.
同被引文献
35
1
何菊生,张萌,肖祁陵.
半导体外延层晶格失配度的计算[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30(1):63-67.
被引量:9
2
张荣军,张天明.
锡、锌对铜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2007,28(2):65-66.
被引量:8
3
刘燕声,赵骧,梁志德.
工业纯铜的异步冷轧及再结晶织构研究[J]
.金属学报,1990,26(3).
被引量:9
4
陈建,严文,刘建康,李炳,范新会.
冷拔连续铸造单晶和多晶铜线材的退火行为[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16(5):641-646.
被引量:2
5
范爱玲,张姗,黄浪,丁艳凤,李辉.
块体纯铜的多尺寸晶粒混合结构及力学性能[J]
.稀有金属,2013,37(5):726-731.
被引量:4
6
Jian Chen,Xiaoguang Ma,Wen Yan,Feng Xia,Xinhui Fan.
Effect of Transverse Grain Boundary on Microstructure,Tex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rawn Copper Wir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30(2):184-191.
被引量:6
7
李珣,邓集松,付汉林,陈建宁.
提高铜带耐热性能的工艺控制方法分析[J]
.有色金属加工,2014,43(2):25-29.
被引量:2
8
刘振兴,张新明,唐建国.
6101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对电阻率的影响[J]
.功能材料,2014,45(2):119-123.
被引量:13
9
胡新芳,邵明星,韩潇潇,武玉英.
硼对纯铜的细化机理研究[J]
.精密成形工程,2018,10(6):17-21.
被引量:4
10
马健凯,王宥宏,杨雨潭,张俊婷,李秋书,郝维新.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性能[J]
.材料导报,2015,29(22):96-10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路荣贵,化广信,冉令豪,梅桂林.
拉拔变形对纯铜导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21,36(5):21-24.
被引量:1
2
谢功园,王轶,陈宇强,刘文辉,潘素平,宋宇峰,刘阳,谭欣荣.
换向轧制对铜晶粒尺寸高温热稳定性的影响[J]
.材料导报,2022,36(18):188-194.
被引量:1
3
谢功园,陈宇强,刘文辉,潘素平,宋宇峰,刘阳,谭欣荣.
微量Mg元素添加对铜晶粒尺寸热稳定性的影响[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2):117-124.
被引量:1
4
梁十军,刘海涛,张彦敏,宋克兴,郭慧稳,郭引刚.
微合金化元素对纯铜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2024,45(4):61-6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晏小猛,王善林,陈卫民,吴懿平,李欢欢.
压延率对无氧铜板高温退火的组织及性能影响[J]
.电子工艺技术,2024,45(2):1-4.
2
刘媛,林志霖,张青科,宋振纶,钱少平,许赪.
高纯铜带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4,34(8):2530-2546.
被引量:1
1
陈涛,宋东福,陈胜迁,龚航,陈立.
Al-Si-Fe铸造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加工组织和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2019,43(12):1275-1282.
被引量:7
2
韩坦.
机械合金化法在制备弥散强化铜材料的应用分析[J]
.电子乐园,2019(34):250-250.
3
李永林,刘彦昌,陈胜川.
钛铌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J]
.热加工工艺,2020,49(14):124-127.
被引量:1
4
沈华杰,邱坚,杨玉山,王宪,王云龙.
基于响应面法的氨复配碱液柚木软化工艺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40(4):151-156.
被引量:1
5
熊彪.
434铝基复合材料关键参数的确定[J]
.铝加工,2020(4):45-48.
6
赵斌斌,赵茂密,姜小龙,冯恩浪,李睿.
均匀化温度对铸轧3003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铝加工,2020(4):7-10.
被引量:4
7
李学帅,郭丽丽,张建波,王海斌,郑殿水.
深冲紫铜各向异性及织构相关性分析[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20,11(4):44-48.
8
洪银兴.
经济集中、社会公平、生态安全: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逻辑——评陈雯研究员等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4):111-112.
9
易陆杰,潘建,田宏宇,朱德庆,蒋林海,李孟土.
内配碳对氧化球团冶金性能的影响[J]
.烧结球团,2020,45(3):28-33.
被引量:3
10
王庆增,石磊,唐超.
GH4720Li合金VIM+PESR+VAR三联工艺及冶金质量[J]
.宝钢技术,2020(3):62-65.
被引量:4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