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1世纪以来古陶瓷科技考古研究新进展(上)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古代陶瓷科技考古研究工作一直是科技考古研究的重点之一。周仁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创了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的先河,自此中国古陶瓷科技考古研究进入大众视野,成为陶瓷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古陶瓷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国陶瓷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方法。
作者
鲍怡
郑建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文物天地》
2020年第12期89-95,共7页
CULTURAL RELICS WORLD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科技考古
陶瓷考古
解读方法
古陶瓷科学技术
研究视角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Q174.1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2
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3
1
朱铁权,王昌燧,张尚欣,黄烘,刘启龙,李军,李恩玮.
隋代邢窑粗白瓷胎料配方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3):313-318.
被引量:14
2
承焕生,张正权,要华.
应用PIXE和多元统计方法鉴别成化青花瓷[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1):95-98.
被引量:7
3
郑建明.
商代原始瓷分区与分期略论[J]
.东南文化,2012(2):45-56.
被引量:8
4
承焕生,何文权,杨福家,周分廷.
宋代汝瓷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2):19-26.
被引量:16
5
李强.
广州惠福西路南粤先贤馆遗址出土的龙泉青瓷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7):52-55.
被引量:1
6
吕竑树,崔剑锋,周雪琪,刘阳,赵永军.
金上京出土硅酸盐文物分析[J]
.北方文物,2019,0(1):57-68.
被引量:3
7
刘慧,谢建忠,赵维娟,郭敏,李融武,孙新民,赵文军,李国霞,高正耀,冯松林.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的起源[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7(2):55-58.
被引量:8
8
王芬,施佩,罗宏杰,朱建锋,张彪.
五代耀州窑天青瓷的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5):15-23.
被引量:17
9
刘建立,王晓川,李国霞,赵维娟,李融武,赵青云,孙新民,赵文军,承焕生,孙洪巍,郭敏,谢建忠.
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民钧瓷的判别分析研究[J]
.中国陶瓷,2010,46(10):75-77.
被引量:5
10
叶松芳,黎龙辉,王君玲,李融武,程琳,鲁帅.
江西湖田窑古代瓷器中稀土元素的分析及产地的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2014,32(4):507-51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22
1
白峰,吴瑞华.
和田玉在中国古玉器中的地位[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z1):8-12.
被引量:6
2
徐长青,杨彩娥.
陈家墩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J]
.南方文物,2000(3):6-17.
被引量:10
3
栗建安.
中国水下考古“六大发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古代外销瓷[J]
.国际博物馆,2008(4):106-113.
被引量:4
4
熊樱菲,龚玉武.
化学组成分析辅助判别古陶瓷产地、制作年代及工艺的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79-84.
被引量:18
5
何驽,小乔治.瑞普.拉普,荆志淳,陈铁梅.
湖北荆南寺遗址陶器中子活化技术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J]
.考古,1999(10):83-96.
被引量:5
6
邱立诚,曾骐.
广东揭西县先秦遗存的调查[J]
.考古,1999(7):46-52.
被引量:2
7
承焕生,何文权,杨福家,周分廷.
宋代汝瓷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2):19-26.
被引量:16
8
郑军,李杏.
计算机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1):51-59.
被引量:8
9
邱立诚.
广东普宁市牛伯公山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98(7):16-27.
被引量:7
10
赵维娟,高正耀,陈松华,汪安,吴平,姚桂芳,吴晓力,黄忠祥,贾秀琴,韩松.
南宋官窑瓷器原料来源的中子活化分析[J]
.考古,1998(7):80-8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226
1
孙现锋,孙佳迪.
清凉寺窑汝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起源关系[J]
.中国文艺家,2019(11):77-77.
2
吴昌稳.
广东省博物馆藏“南澳Ⅰ号”出水景德镇窑青花瓷图像研究[J]
.艺术与民俗,2019(1):79-87.
被引量:2
3
周伟强,房可悠,刘元喆,刘厚,瞿伟,索朗旦增,郑嘉伟,何静.
铜官窑出土青瓷化学组成分析[J]
.西部考古,2022(1):421-431.
4
程文博,贾洪波.
从中原原始瓷器的兴衰看百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2(1):108-118.
5
付琳.
从虎林山墓地出土陶尊看苦寨坑窑址的年代[J]
.三代考古,2018,0(1):56-63.
6
吕梦蝶.
文物保护研究中显微技术和成像技术综述[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1):211-218.
被引量:1
7
孟庆旭,吴辉.
从吉林省辽金时期考古遗存管窥对外交流情况[J]
.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1):43-47.
8
李鑫.
隋唐五代时期白瓷制瓷技术的创新、流变与传播[J]
.南方文物,2019(5):258-265.
被引量:4
9
米夏,柏宇亮(译).
青铜时代岭南东江流域原始瓷的生产与消费[J]
.暨南史学,2023(1):1-24.
10
丁银忠,侯佳钰,李合,贾翠,江建新,江小民,王光尧.
景德镇御窑厂北麓出土永乐铜红瓷器标本的科技分析[J]
.故宫学刊,2021(1):344-3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8
1
邱平,王昌燧,张居中.
贾湖遗址出土古陶产地的初步研究[J]
.东南文化,2000(11):41-47.
被引量:3
2
周世荣.
从湘阴古窑址的发掘看岳州窑的发展变化[J]
.文物,1978(1):69-81.
被引量:29
3
杨文山,林玉山.
唐代邢窑遗址调查报告[J]
.文物,1981(9):37-43.
被引量:11
4
叶文程.
福建建阳水吉宋建窑发掘簡报[J]
.考古,1964(4):191-193.
被引量:10
5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
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J]
.考古学报,1964(1):1-27.
被引量:65
6
福建德化屈斗宫窑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79(5):51-61.
被引量:9
7
刘来成,罗平,倪仲玉,柴俊林.
观台窑址发掘报告[J]
.文物,1959(6):59-61.
被引量:11
8
曾广亿.
广东新会官冲古代窑址[J]
.考古,1963(4):221-223.
被引量:7
9
赵青云.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的发掘[J]
.文物,1975(6):57-63.
被引量:36
10
江学礼,陈建中.
青羊宫古窑址试掘简报[J]
.文物,1956(6):53-5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余慧君.
德化尾林窑白瓷胎釉成分分析及相关问题[J]
.福建文博,2021(4):53-59.
被引量:2
2
陈克禹.
我国瓷窑考古发展历程述略[J]
.陶瓷研究,2022,37(3):5-10.
3
林俊杰,郭建晖.
近十年高温颜色釉与彩绘瓷科技考古研究进展[J]
.陶瓷学报,2023,44(3):460-472.
被引量:5
4
李涛.
史前陶器产地研究中的常用假设试析[J]
.南方文物,2024(4):109-12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易小芬,汪常明,刘君义.
宋代广西永福窑田岭窑瓷腰鼓装饰工艺的显微分析[J]
.中国陶瓷工业,2023,30(5):64-68.
2
胡广新.
清三代粉彩瓷器精品鉴赏与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2):15-18.
3
蔡建伟.
论德化白瓷材料及其工艺与瓷塑造型的发展[J]
.陶瓷,2024(6):104-106.
被引量:3
4
吴娜,王志强,雷磊,王建平.
馆藏雍正粉彩瓶的原位无损科学研究[J]
.光散射学报,2024,36(2):191-197.
5
邱芸.
景德镇的伟大彩瓷创烧历程之粉彩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98-99.
6
陈金通.
浅谈羊脂玉瓷之美[J]
.天工,2024(32):31-33.
7
查琳慧.
光影在高温颜色釉绘画中运用的作用与表现解析[J]
.陶瓷研究,2024,39(4):128-130.
1
韩静.
丰富阅读课堂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
.求知导刊,2020(30):45-46.
2
杨剑,李灿,雷雨,冉宏林.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暨纪念桂圆桥遗址发现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四川文物,2020(1):117-120.
被引量:1
文物天地
202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