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影《白日焰火》的女性主义批评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作者
何越洋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20年第10期66-67,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电影
女性主义
《白日焰火》
男权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葛金松.
捍卫:从影像符号解读《白日焰火》中的男权意识[J]
.电影评介,2014(9):30-31.
被引量:1
2
叶凯.
被囚禁的欲望与男性主体性焦虑的隐喻——论影片《白日焰火》的性别表达[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4):97-9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叶凯.
“婚恋”的寓言书与“青春”的备忘录——影片《失恋33天》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成功因素比较[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5):50-53.
被引量:6
2
马军骧.
《上海姑娘》:革命女性及“观看”问题[J]
.当代电影,1990(3):19-27.
被引量:4
3
[英]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M].邹赞、孙柏、李明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场域理论[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422117.htm.2014-1-27.
5
杨孝文.鞋子:最有力的性暗示[N]新快报,2007.
6
王冬冬.
对帕索里尼关于“诗的电影”理论的再认识[J]
.电影艺术,2014(1):114-118.
被引量:5
7
尹鸿,何映霏.
大时代与轻电影--2013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J]
.当代电影,2014(3):4-1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
1
陈琳.
现实·荒诞·浪漫:《同学麦娜丝》的影像表达[J]
.东南传播,2022(3):44-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方亭.
从自我主体分裂到他者身份认同——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拉康主体理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5):142-145.
被引量:18
2
刁亦男(受访),尹鸿(访问).
风格即是救赎的手段--对话刁亦男[J]
.电影艺术,2014(3):84-92.
被引量:26
3
何信玉.
现代性与悲剧观念的审美生成——以电影《白日焰火》为例[J]
.南方文坛,2016(4):155-160.
被引量:2
4
刁亦男,李迅,苏洋.
《南方车站的聚会》:复原怪诞现实的审美追求——刁亦男访谈[J]
.电影艺术,2019(4):60-65.
被引量:33
5
蓝佳滢.
空间·权力·症候——刁亦男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23):3-5.
被引量:2
6
齐伟.
反饰执念、奇情迷恋及其犯罪叙事的“情动力”--刁亦男电影风格论[J]
.当代电影,2020(9):53-57.
被引量:5
7
李鹤伊.
黑色为核,光影为形——《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双重特质[J]
.视听,2020(10):110-113.
被引量:2
8
段晓冉.
《南方车站的聚会》:悲剧人物个体生命价值的自由表达[J]
.电影文学,2020(19):24-28.
被引量:1
9
宋学玲.
从自我主体分裂到身份认同——电影中拉康主体理论的解读[J]
.艺术科技,2014,27(11):64-6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曹茜.
漫游者·孤岛身份·双重生活——刁亦男影片中人物的文化属性研究[J]
.影剧新作,2022(4):143-155.
1
刘明.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再审视——从2019年全国Ⅰ卷“维纳斯女神像”考题说起[J]
.江苏教育,2020(35):24-29.
被引量:5
2
马进彪.
“最美屁股”与“火箭式升职”[J]
.老年人,2018,0(3):11-11.
3
秦鹏举.
评冯小刚电影《芳华》的美学诱导[J]
.电影文学,2018(9):72-74.
4
柳袁照.
把教师节过成一个平常日子[J]
.今日教育,2020(11):34-35.
5
长歌.
流光焰火[J]
.少年博览(初中版),2020(11):22-26.
6
庞菲儿.
改编的颠覆性张力——论电影《沉睡魔咒》的女性主义叙事重构[J]
.东南传播,2020(10):62-65.
7
刘晓露.
看与被看:莫里森小说中的凝视机制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20,34(6):129-134.
被引量:1
8
欧翔英.
好莱坞女性哥特电影的性别主题及其嬗变[J]
.探索与批评,2020(2):106-118.
9
许庆红,托里尔·莫依.
女性主义理论和普通语言哲学:托里尔·莫依教授访谈录[J]
.外国语文研究,2020,6(5):1-11.
东南传播
202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