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血清BNP及D-二聚体检测对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BNP和D-二聚体对瓣膜性房颤(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286例,其中NVAF脑栓塞120例(41.9%)、动脉粥样硬化74例(25.9%)、小动脉闭塞81例(28.3%)、不明原因11例(3.9%)。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发病24 h内检测患者血清BNP和D-二聚体,并比较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用ROC评估血清BNP和D-二聚体对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结果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入院NIHSS评分、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红细胞计数、BNP比较,P均<0.05;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及血清D-二聚体、BNP值高于其他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均<0.05)。血清BNP及D-二聚体是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清BNP和D-二聚体最佳cutoff值为105.9 pg/mL、595μg/L时,对诊断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准确度(AUC 0.899,95%CI 0.863~0.935,P<0.001;AUC 0.887,95%CI 0.846~0.927,P<0.001)。与血清BNP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比较,血清D-二聚体和BNP联合检测诊断NVAF脑栓塞型急性脑梗死准确度更高(AUC 0.922,95%CI 0.89~0.954,P<0.001),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6%、阳性预测值为80.6%、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91.4%。结论血清BNP及D-二聚体检测诊断NVAF脑栓塞有较高准确度,二者联合检测准确度更高。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11162

同被引文献205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