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研究生导师的视角论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被引量:
16
On Promoting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upervi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切身体会,从责任意识、知识结构、实践环节和论文指导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导师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作者
刘坚
LIU Jian
机构地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共4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基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教改项目“石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律的研究”(编号:20170003)。
关键词
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8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5
1
黄梅桂,苏二正,吴彩娥,段绪果.
高校教师工程化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J]
.轻工科技,2019,35(10):196-198.
被引量:3
2
文永红,吴小林,齐昌政,石卫林.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80-85.
被引量:13
3
朱世平.
化工之歌[J]
.化工学报,2019,70(9):3611-3615.
被引量:4
4
安红,高树刚,武宝萍.
化工专业互联网+化学工程实践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2):273-274.
被引量:4
5
狄慧鸽,华灯鑫.
工科专业研究生学术研究深度与工程能力培养探索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81-8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邓波,贺凯.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0):41-46.
被引量:8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 /www.moe.gov.cn/srcsite/ A22/moe_822/ s3493/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2015-10-18.
3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2/moe_823/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2015-10-18.
4
袁本涛,李莞荷,王顶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探究--基于分类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56-61.
5
曾永卫,蔡毅.
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3):70-71.
被引量:12
6
吴瑞林,王建中.
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0-15.
被引量:73
7
冯济琴.
基于团队导师制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4-4.
被引量:7
8
刘红.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知识生产新模式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15(3):36-40.
被引量:31
9
吴小林,齐昌政,文永红,石卫林.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省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12-17.
被引量:25
10
王成,张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工程素质探析[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74-7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2
1
李丽波,张桂玲,李佳,由君,牛古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与目标达成途径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10):96-97.
被引量:2
2
胡景宏,冯宇,李治平,卢文,王硕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24-27.
被引量:4
3
焦红超,赵森浩.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7,0(30):53-53.
4
丁元春,翁发禄,杨国亮,张振利.
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转至专业型的关键因素[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7):107-107.
5
刘军伟,刘静,吕勇,胡霞敏.
以“三双-三融”模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的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9):25-30.
被引量:8
6
曾超,田威.
基于工程项目的研究生学术与应用综合能力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9):95-96.
7
韩东颖,马平华,杨满平.
依托专业竞赛和学科交叉资源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0):86-89.
被引量:4
8
蒋勉,毛征宇.
数学类课程在机械动力学硕士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4):136-140.
被引量:1
9
吴炜邦,黄锁义,石仕尧,卢炳坤,王志浩,张艺馨,雷智冬,陈石梅,李庭树.
关于加强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7):254-256.
10
魏腾展,张聪惠,陈政,刘礼才,姬晓琴.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关系的内涵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99-10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88
1
徐岚.
导师人格与身教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2019,0(23):34-41.
被引量:18
2
乔伟峰,符杰,王孙禺.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挑战与对策[J]
.科教发展研究,2023(2):46-61.
被引量:8
3
王法明,许英超,朱继英,王相友,李学强.
浅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工作站)实践对个人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3):132-134.
被引量:1
4
无.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9-34.
被引量:65
5
李伯聪.
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
.伦理学研究,2006(6):24-30.
被引量:48
6
韩业,高慧.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两点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59-60.
被引量:2
7
郭金明.
审美教育: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6):35-37.
被引量:2
8
李瑾瑜.
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3):62-66.
被引量:125
9
曹光灿.
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1990,10(9):5-8.
被引量:20
10
王晓漫,黄辉.
论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指标设置及其权重分配[J]
.中国高教研究,2006(4):24-2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6
1
李琦,曲强,王岩岩.
“德学践导创”“五位一体、多元协同”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1):99-101.
被引量:2
2
李伯华,罗文.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3):73-75.
被引量:8
3
陈涛,卢铮松,陈冠云,张立迁.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路径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230-236.
被引量:10
4
王超,李冰冰,晋媛媛.
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中“实践不实”现象的诱发因素研究——基于参与者视角的扎根理论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2(9):46-52.
被引量:19
5
吴敏,李栋,郑志安,郑志伟.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方法与路径[J]
.农业工程,2023,13(2):111-116.
被引量:3
6
王婵,贺依民,吴涛,冉国侠,邵达君,宋启军.
打造去“同质化”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4):105-110.
被引量:6
7
刘佳佳,葛祯祯,邓若涵,孙祥栋.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
.高教学刊,2023,9(23):148-153.
被引量:1
8
陈梦,李树锋,金立标.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以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9):48-54.
被引量:5
9
周晔,张锐,刘鑫.
“共在”中的“差异”:师生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基于甘肃省高校的调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6):52-62.
被引量:3
10
马贵平,乔宁,李琴,杨阳,石淑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区域研究院人才培养为例[J]
.高教学刊,2024,10(14):152-1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陈锡勇,梁天权,王友彬,何奥平.
“双一流”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路径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8):53-55.
被引量:3
2
李海英,宋刚,端木慧子.
生命科学类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2):56-58.
被引量:1
3
王培玲,袁焕,吴小艳.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湖北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3,39(3):65-68.
被引量:2
4
顾丽娜,朱佳雷,何芳,宗超.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导师队伍建设——以天津大学为例的实践与思考[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29-335.
被引量:3
5
王嘉恩,曹进华.
机械制图教学中空间想象力的应用与培养[J]
.木工机床,2023(2):7-11.
被引量:1
6
黄新雨,梁晓露.
校企如何深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生——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8):1-6.
被引量:11
7
金秋,曲慧霞,段旭佳.
高校监管机制与研究生学习行为演化博弈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3,53(8):88-95.
8
孙金声,王红岩.
石油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范式的思考与探索[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0(4):39-45.
被引量:1
9
陈冠云,梁伟,卢铮松,陈涛.
基于冰山模型的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科学性探索[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6):507-514.
被引量:1
10
王艳,马骏,刘刚,顾华玺.
产教融合视角下推动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3):110-114.
被引量:1
1
张楠冰,李文婷,侯睿.
护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2021,19(10):1381-1384.
被引量:5
2
李兰忠.
高校体育课“讲一练二考三”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5):86-86.
3
肖德荣,艾麦提江·吐尔逊.
“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湖南包装,2021,36(2):141-143.
被引量:2
4
周宝刚,李东晓,张丽凤.
产教融合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为例[J]
.物流科技,2021,44(5):179-181.
被引量: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