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氧化技术在水质总有机碳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述了总有机碳(TOC)测试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的氧化技术,通过对比,总结出不同氧化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作者
张瑞琪
韩小斌
尹雪山
吴逊
机构地区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科技》
2021年第5期52-53,共2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氧化技术
总有机碳
检测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刘岩,侯广利,孙继昌,徐珊珊,尤小华.
水质总有机碳(TOC)分析方法的研究[J]
.山东科学,2005,18(5):1-5.
被引量:23
2
孙东卫,于春霞,刘亦峰.
高温燃烧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J]
.现代科学仪器,2010,27(4):117-118.
被引量:9
3
周述琼,章骅,但德忠.
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06,25(2):111-115.
被引量:38
4
王晋宇,赵辰,陈玲瑚,郁新华.
湿法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不确定度的评定[J]
.化学分析计量,2009,18(6):13-15.
被引量:4
5
刘岩,孙继昌,侯广利,杜立斌.
应用超声空化效应多泡声致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J]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2):182-184.
被引量:9
6
张辉,夏信群,裘越,林春绵,俞婕.
超临界水氧化法用于水质总有机碳含量检测[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1,27(5):467-471.
被引量:4
7
张业明,彭宝香,陈志量,刘桥阳,孙岳鹏,林安.
TOC分析仪在化学有机污染物中的监测与应用[J]
.装备环境工程,2007,4(1):52-5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张书林.
TOC、COD、BOD_5相关性[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z1):135-137.
被引量:9
2
徐涛,高玉成,叶振忠,武星.
水质TOC分析仪器的现状及其检测技术的新进展[J]
.仪器仪表学报,2002,23(z3):224-227.
被引量:8
3
万英,刘桥,蒋梁中.
水质在线监测COD/TOC/UV自动测量仪比较研究[J]
.现代仪器,2004,10(5):52-54.
被引量:14
4
林春绵,王军良,徐明仙,陶雪文,潘志彦.
磺酸萘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路径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19(1):103-107.
被引量:9
5
李宁,李学刚,宋金明.
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
.海洋环境科学,2005,24(2):75-80.
被引量:23
6
陈光,刘廷良,孙宗光.
水体中TOC与COD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5,21(5):9-12.
被引量:62
7
刘岩,侯广利,孙继昌,徐珊珊,尤小华.
水质总有机碳(TOC)分析方法的研究[J]
.山东科学,2005,18(5):1-5.
被引量:23
8
林春绵,陶雪文,徐明仙,郑启富.
治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1,5-萘二磺酸[J]
.环境工程,2006,24(1):7-9.
被引量:1
9
崔迎秋,刘子靖,张万峰.
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TOC值与COD_(cr)值的相关性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2):92-93.
被引量:4
10
王浩然,万国江,陈业材.
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的仪器分析法[J]
.重庆环境科学,1996,18(5):36-3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88
1
曾兴宇,刘静,张晗,周东星,尤菁,赵云荣,李艳苹.
基于Top-down控制图法的浓海水总有机碳不确定度评定[J]
.当代化工,2021,50(1):95-99.
被引量:6
2
郭可勇,刘明,张维.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原理及测定影响因素[J]
.福建电力与电工,2009,29(2):11-13.
被引量:5
3
刘昌岭,朱志刚,贺行良,张波,夏宁.
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滴定法快速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J]
.岩矿测试,2007,26(3):205-208.
被引量:49
4
但德忠,姚玉玲,蒋雯菁.
环境样品分析[J]
.分析试验室,2008,27(4):100-122.
被引量:6
5
杨丹,潘建明.
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441-444.
被引量:16
6
徐运,蒋蕾蕾,许丹丹.
造纸废水中TOC和COD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16-817.
被引量:6
7
刘岩,朱苹,谭丽菊,王江涛.
利用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技术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123-126.
被引量:9
8
刘东彦,汤永佐,程岩,任国兴,刘岩.
基于ATmega16的化学发光信号采集系统[J]
.电子测量技术,2010,33(8):78-80.
被引量:1
9
杨元,高玲,谯斌宗.
ICP-AES法测定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0):2422-2423.
被引量:3
10
项艳,王晟晟,林佳.
革基布废水中TOC和COD的相关研究[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23(4):31-32.
同被引文献
18
1
严湘青,吴旭梅.
薄膜-电导率法总有机碳分析仪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J]
.药物分析杂志,2008,28(12):2140-2142.
被引量:3
2
王燕,梁毅.
在线总有机碳分析应用于清洁验证的可行性研究[J]
.机电信息,2010(23):25-29.
被引量:10
3
罗明.
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的适用性[J]
.上海计量测试,2012,39(1):11-14.
被引量:4
4
吴丹,曾艳,徐洪梅,林文雪.
燃烧法与湿式氧化法检测二次盐水中总有机碳的对比[J]
.氯碱工业,2012,48(8):32-34.
被引量:7
5
王钊,张诚春.
蔗糖总有机碳标准物质的研制[J]
.工业计量,2018,28(6):98-101.
被引量:5
6
吴海鹏.
水中总有机碳的检测的影响因素[J]
.广东化工,2014,41(17):141-141.
被引量:5
7
冯潇,戈玲,刘晨鸣,徐永浩,张玲玲,魏然,刘晓凡.
总有机碳分析在制药设备清洁验证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44(3):43-48.
被引量:4
8
李琛,赵迎晨,杨涛涛,刘斌杰.
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分析仪(TOC)校准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43(8):54-55.
被引量:3
9
王静.
水质分析中的检出限及其确定方法[J]
.山西化工,2017,37(4):50-51.
被引量:3
10
季红梅.
JJF(苏)216-2018《氟化物(F^-)在线监测仪校准规范》解读[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46(11):99-10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濮程,季红梅,黄成浩,付朝阳.
薄膜电导率法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校准[J]
.化学分析计量,2022,31(1):74-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明婷,朱培娟,黄成浩,季红梅.
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的研制及不确定度分析[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23,50(1):96-100.
被引量:3
2
朱培娟,濮程,张明婷,邵微维,黄佳意.
水中甲醛检测仪的校准及不确定度评定[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24,51(6):17-20.
被引量:1
安徽科技
202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