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价值与价值观作为反映主客体效用和功能关系的范畴,与同为主客体关系范畴的真理和真理观有着“以人为本”与“唯物主义”的不同旨趣。这一差别给我们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最大启示,是客体功能属性的无限多样性与主体需要的无限丰富性带给我们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无限可能性。由此,人的主体性思想与主客体相契合的意识应是价值观培育的重点。而人的欲求的无止境与价值实现的历史局限性又带来价值观践行或价值创造与实现中现实的三大困扰:一是“忠孝难两全”类(公私关系)的价值选择之难,二是“利人与利己”(人我关系)的价值排序之难,三是“知与行、情与理”(身心关系)的价值整合之难。解决这些困境的根本出路是经济社会乃至文化文明的发展,对个人来说,则有赖于思想境界与思维智慧的不断提升。人类文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升的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述的人通过实践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由“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的过程。
作者
朱平
乔凯
Zhu Ping;Qiao Kai
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40-47,共8页
Studies on Core Socialist Values
基金
2017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仪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机理与实现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Q2017D5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