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唐代景观组诗对宋代八景诗定型化的影响(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人全面继承了六朝以来自然观念,将直接自然审美的纵游山水形态、间接自然审美的园林建筑形态和拓展式自然审美的山水艺术形态推向极致.文人在漫游山水、隐居园林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景观组诗,在体式、创作模式、组景方式等方面,为宋代八景诗的定型发挥了重要影响.
作者
李正春
机构地区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唐代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62-166,共5页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Study
关键词
八景诗
自然审美
山水艺术
园林建筑
定型化
创作模式
组诗
景观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廷银.
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40-45.
被引量:35
2
陈蒲清.
八景何时属潇湘——“潇湘八景”考[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2.
被引量:9
3
吴庆洲.
中国景观集称文化[J]
.华中建筑,1994,12(2):23-25.
被引量:18
4
张廷银.
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5(5):146-150.
被引量:20
5
周裕锴.
典范与传统: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1-80.
被引量:9
6
赵夏.
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
.规划师,2006,22(12):89-91.
被引量:54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张廷银.
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J]
.文献,2003(4):36-47.
被引量:41
2
张廷银.
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5(5):146-150.
被引量:20
3
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乾隆]汾州府志:例言[M].,..
5
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A]..修志十议[c].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孙诒让.瑞安县志局总例六条[A]..中国旧志名家论选[c].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7
陈正祥.中国方志的地理学价值[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4..
8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A]..苏轼诗集:卷十四[c].北京:中华书局,1982..
9
苏辙.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A]..栾城集:卷六[C].,..
10
.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A]..中国地方史志论丛[C].北京:中华书局,1984..
共引文献
98
1
江朝辉.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广西“八景”景观文化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3):49-55.
被引量:1
2
张振华.
治水·理景·赋文 广州西关水文化景观的塑造与重塑[J]
.时代建筑,2024(1):42-49.
被引量:1
3
戴林利.
“八景”现象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23-323.
被引量:8
4
张廷银.
方志辑存诗文的文学价值例说[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60-63.
被引量:6
5
赵夏.
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
.规划师,2006,22(12):89-91.
被引量:54
6
范志永.
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J]
.山西建筑,2007,33(34):342-343.
被引量:2
7
周琼.
“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1):106-115.
被引量:53
8
申月华,李硕,李品.
“八景”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872-15873.
被引量:5
9
吴水田,游细斌.
地域文化景观的起源、传播与演变研究——以赣南八景为例[J]
.热带地理,2009,29(2):188-193.
被引量:18
10
匡达晒.
历史记忆、国家意识与族群互动——《灌溪匡氏宗谱》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读[J]
.青海民族研究,2009,20(2):39-43.
被引量:3
1
王伟杰.
陶瓷装饰中的山水形态研究[J]
.陶瓷研究,2021,36(2):110-111.
被引量:2
2
付利敏.
图物写貌:悲怨主题的化解——颜延之与谢灵运之流放文学及其文化考索[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34(4):56-65.
3
吴凯.
大象的隐退与复现来自边疆的动物保护法律策略[J]
.检察风云,2021(16):11-13.
唐代文学研究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