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性计算、技术反身与被遗忘权——论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让渡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社会,隐私让渡与服务获取的博弈已成为每位用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隐私也从公私对立的内容分割转向对个人控制信息能力的探讨。社交媒体中普遍的隐私让渡催生了隐私悖论现象,其不仅是用户隐私计算的结果,更反映了技术反身下隐私观念与实践的变迁。而以被遗忘权为代表的规制策略则成为了提升用户信息控制能力,平衡隐私让渡中各方权益的重要探索。
作者
方之衍
机构地区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16期59-61,68,共4页
New Media Research
关键词
隐私让渡
社交媒体
隐私计算
被遗忘权
技术反身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0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申琦.
利益、风险与网络信息隐私认知: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J]
.国际新闻界,2015,37(7):85-100.
被引量:17
2
房绍坤,曹相见.
论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隐私本质[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25(4):99-120.
被引量:85
3
范海潮.
作为“流动的隐私”:现代隐私观念的转变及理念审视——兼议“公私二元”隐私观念的内部矛盾[J]
.新闻界,2019(8):59-69.
被引量:21
4
董晨宇,丁依然.
社交媒介中的“液态监视”与隐私让渡[J]
.新闻与写作,2019,0(4):51-56.
被引量:51
5
张晓娟,田馨滦.
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悖论现象的产生路径研究——基于fsQCA的实证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1):92-97.
被引量:14
6
李贺,余璐,许一明,解梦凡.
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社交网络隐私悖论研究[J]
.情报学报,2018,37(1):1-13.
被引量:58
7
杜丹.
技术中介化系统:移动智能媒介实践的隐私悖论溯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9):68-72.
被引量:11
8
肖冬梅,陈晰.
硬规则时代的数据自由与隐私边界[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3):59-65.
被引量:11
9
徐敬宏,侯伟鹏,程雪梅,王雪.
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认知、担忧与保护:基于全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8,40(5):160-176.
被引量:27
10
张爱军,朱欢.
“截屏”社交的权力异化:逻辑、风险及其规制[J]
.新视野,2021(4):109-114.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26
1
宋美杰,陈元朔.
为何截屏:从屏幕摄影到媒介化生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23-132.
被引量:29
2
喻国明,吴文汐,许子豪,刘佳莹.
中国居民全天候媒介接触图景的三维透析——基于天津居民的“时间—空间”多维研究范式的考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280-289.
被引量:3
3
杨立新.
论人格利益准共有[J]
.法学杂志,2004,25(6):12-15.
被引量:18
4
吕耀怀.
作为一种规范学科的信息伦理学[J]
.伦理学研究,2005(1):68-71.
被引量:3
5
谢碧珠,陈国贲.
隐私在家庭: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J]
.浙江学刊,2006(2):196-201.
被引量:6
6
CNNIC(州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2014,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检索于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47437,htm.
7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检索于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mtbg/201312/P020131219359905417826.pdf.
8
东方早报(2014年6月1日).欧盟裁定网民有“被遗忘权”谷歌称将评估每个删除请求.《东方早报》,A13.
9
理查德·斯皮洛.2007,《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李伦译)(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Debatin,B., Lovejoy, J. P., Horn, A., & Hughes, B. N. .2009, Facebook and online privacy: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5), 83-108.
共引文献
304
1
王志华.
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技术文化表征[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4):344-359.
2
曹相见.
人格标识的“他为性”及其规范影响[J]
.中国法学,2023(4):126-144.
被引量:7
3
万均扬.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教义学重构[J]
.刑事法评论,2023(1):302-322.
4
张旭昱,李琛.
基于“隐私悖论”的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7):50-53.
5
谢兴政,王佳玫.
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59-168.
被引量:2
6
高志宏.
隐私、个人信息、数据三元分治的法理逻辑与优化路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2):207-224.
被引量:50
7
李多,彭兰.
201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八大议题[J]
.全球传媒学刊,2020(1):15-36.
被引量:20
8
成春晖.
成年初显期青年微信朋友圈的中辍行为探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21(6):51-57.
被引量:2
9
徐韵宁.
后疫情时代液态监视的理论、价值与风险[J]
.科技传播,2022,14(11):58-60.
10
梅傲.
数据治理的逻辑基础和实现路径[J]
.经济法论丛,2023(2):309-3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冯登国,张敏,李昊.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
.计算机学报,2014,37(1):246-258.
被引量:736
2
牛更枫,鲍娜,范翠英,周宗奎,孔繁昌,孙晓军.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15,38(4):939-945.
被引量:45
3
黄立君.
理查德·塞勒对行为法和经济学的贡献[J]
.经济学动态,2017(12):133-143.
被引量:5
4
刘家霖,史舒扬,张悦眉,邵蓥侠,崔斌.
社交网络高效高精度去匿名化算法[J]
.软件学报,2018,29(3):772-785.
被引量:5
5
徐敬宏,侯伟鹏,程雪梅,王雪.
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认知、担忧与保护:基于全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8,40(5):160-176.
被引量:27
6
陆泉,刘婷,邓胜利.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社交问答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18-127.
被引量:12
7
张晓娟,田馨滦.
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悖论现象的产生路径研究——基于fsQCA的实证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1):92-97.
被引量:14
8
唐要家.
中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模式选择与监管体制[J]
.理论学刊,2021(1):69-77.
被引量:33
9
赵茹,巨高飞,王磊.
“5G+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
.当代传播,2021(4):87-89.
被引量:13
10
王波伟.
社交媒体用户面临的隐私悖论及消解[J]
.青年记者,2021(16):94-9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张旭昱,李琛.
基于“隐私悖论”的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7):50-53.
1
赵娟,赵鹏蛟,孙武子,胡斌,宋航.
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视频关键帧提取方法[J]
.IT经理世界,2020,23(5):81-81.
2
蒲洋,周猛.
新中国农地所有权分割的路径、动因及趋势[J]
.社会科学动态,2021(7):36-40.
新媒体研究
2021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