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群体突发过敏性哮喘事件的调查,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科学处置此类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9年9月宁夏各医院就诊的2709例哮喘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印迹法检测和气象学资料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9例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占67.1%),男女比例为2.06∶1。就诊患者发病初期均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大部分有流泪现象,继而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哮喘,个别患者症状严重,出现发绀和意识模糊。过敏性鼻炎病例数与哮喘样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_(s)=0.63,P<0.05)。病例组蒿草过敏原阳性占比高于无哮喘症状患者(P<0.01)。2655名患者(占98.01%)表示自己的哮喘症状与近几天的天气有关,风起时出现哮喘症状,风停时症状减缓。结论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描述和气象学分析,判定该起事件是由天气的骤变,气流变化致空气传递矮豚草、蒿草或小麦等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性哮喘事件。为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异常环境下的个人防护。
作者
孙伟
龚瑞
高洁
李涛
马岳
马莹
SUN Wei;GONG Rui;GAO Jie;LI Tao;MA Yue;MA Ying
出处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年第6期693-695,共3页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
基金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BZD0529)
宁夏卫生计生系统重点研究课题(2018-NW-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