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兔共耳图像的新发现新思考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备受瞩目的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图像从哪里来,寓意何在,长期以来学界众说纷纭。2018年笔者在考察犍陀罗过程中,发现塞杜沙里夫遗址出土三兔共耳图像资料,敦煌同类图像的源头终于有了着落,这种图像的产生和内涵问题也引发新的思考。
作者
李静杰
齐庆媛
李秋红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40-41,共2页
Art Panorama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项目“中国佛教图像与思想研究”(批准号21BZJ003)。
关键词
三兔共耳
敦煌
犍陀罗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赵燕林.
莫高窟三兔藻井图像来源考[J]
.艺术探索,2017,31(3):57-63.
被引量:8
2
陈振旺,彭艳萍.
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莫高窟三兔共耳纹来源再议[J]
.艺术百家,2020,36(1):169-17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章行.
异兽图考《山海经》[J]
.东方艺术,2007(18):48-57.
被引量:1
2
王车,陈徐.
洛阳北魏元■墓的星象图[J]
.文物,1974(12):56-60.
被引量:13
3
宿白.
“莫高窟記”跋[J]
.文物,1955(2):113-119.
被引量:5
4
常书鸿.
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J]
.文物,1951(4):15-36.
被引量:9
5
贺世哲.
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一)[J]
.敦煌研究,1992(4):1-20.
被引量:56
6
关友惠.
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J]
.敦煌研究,1983(0):26-38.
被引量:30
7
史苇湘.
敦煌佛教艺术产生的历史依据[J]
.敦煌研究,1982(1):129-151.
被引量:12
8
叶舒宪.
月兔,还是月蟾──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文学寻根[J]
.寻根,2001(3):12-18.
被引量:4
9
熊文彬.
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
.中国藏学,2005(1):108-111.
被引量:2
10
张晓霞.
论中国本土莲纹[J]
.装饰,2006(7):28-2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陈凯源.
法器·持物·装饰——敦煌金刚杵图像研究[J]
.西夏学,2023(2):299-313.
2
赵燕林.
中国文化西传的实例——敦煌“三兔共耳”图案流布考[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174-185.
被引量:1
3
张铠波,吴卫.
亚欧艺术的交融——三兔共耳图像分析[J]
.文艺论坛,2024(2):114-123.
4
赵燕林.
敦煌早期石窟中的“三圆三方”宇宙模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7):88-94.
被引量:14
5
杨瑾.
中国学者视野中敦煌与波斯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敦煌研究,2021(5):9-17.
被引量:2
6
沙武田.
具有洞窟空间含义的图像——莫高窟第400窟西夏藻井凤首龙身图案探微[J]
.国学学刊,2022(1):65-79.
被引量:4
7
余兰.
敦煌藻井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数字化创新应用[J]
.毛纺科技,2022,50(9):45-53.
被引量:11
8
耿铭涵.
敦煌莫高窟三兔藻井纹样在现代首饰中的创新运用[J]
.服装设计师,2024(4):71-75.
9
薛涵帝.
三兔共耳图像的本土文化意象研究——以莫高窟三兔共耳藻井为例[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12):53-57.
10
杨璐宁.
基于文化基因的敦煌藻井纹样文创设计[J]
.丝网印刷,2025(1):5-8.
同被引文献
23
1
赵燕林.
中国文化西传的实例——敦煌“三兔共耳”图案流布考[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174-185.
被引量:1
2
周睿雅.
中国传统纹样在当代插画中的再设计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4):106-107.
被引量:3
3
凌小红,吴维.
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之路[J]
.美术大观,2006(12).
被引量:7
4
张文德,罗秋萝.
论伊利汗国的伊斯兰化[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4):89-93.
被引量:2
5
林梅村.
公元100年罗马商团的中国之行[J]
.中国社会科学,1991(4):71-84.
被引量:19
6
关友惠.
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J]
.敦煌研究,1983(0):26-38.
被引量:30
7
吴晓玲,韩永林.
汉画像石中“三鱼同首”图像内涵考析[J]
.装饰,2009(1):92-94.
被引量:8
8
刘珂艳.
元代织物中兔纹形象分析[J]
.装饰,2012(10):125-126.
被引量:5
9
王志刚,臧之筠.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J]
.包装世界,2012(6):18-19.
被引量:5
10
赵燕林.
莫高窟三兔藻井图像来源考[J]
.艺术探索,2017,31(3):57-6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赵燕林.
中国文化西传的实例——敦煌“三兔共耳”图案流布考[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174-185.
被引量:1
2
张铠波,吴卫.
亚欧艺术的交融——三兔共耳图像分析[J]
.文艺论坛,2024(2):114-123.
3
尹珂,唐泓.
传统纹样在当代插画中的再生——以敦煌“三兔共耳”纹样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3(8):80-82.
4
耿铭涵.
敦煌莫高窟三兔藻井纹样在现代首饰中的创新运用[J]
.服装设计师,2024(4):71-75.
5
薛涵帝.
三兔共耳图像的本土文化意象研究——以莫高窟三兔共耳藻井为例[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12):53-5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铠波,吴卫.
亚欧艺术的交融——三兔共耳图像分析[J]
.文艺论坛,2024(2):114-123.
1
HOT榜单[J]
.计算机应用文摘,2021(23):53-53.
2
孙英刚.
魏晋南北朝时期犍陀罗对中国文明的影响[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1):114-121.
被引量:4
3
白玮.
文明为何在敦煌相遇?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东渐[J]
.新华月报,2022(1):68-74.
4
曹彦.
云冈石窟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与起源[J]
.云冈研究,2021(3):17-21.
被引量:1
5
王雁卿.
云冈石窟二佛并坐与圆拱龛——昙曜五窟早期圆拱龛探讨之三[J]
.云冈研究,2021(3):12-16.
被引量:4
6
姜山.
阿里夫•汗 冬奥之约[J]
.新体育,2022(1):46-47.
7
金维诺.
佛教艺术与藏传金铜佛[J]
.收藏家,2021(10):48-50.
8
王岳,任利民.
莫高窟中“曹家样”起源时间的探赜[J]
.美术教育研究,2022(4):48-49.
9
刘宗义.
巴俄关系:甩掉历史包袱,在羁绊中前行[J]
.世界知识,2022(7):22-23.
被引量:1
10
刘昭邑,孙艺心,陈益帆,刘伟.
千佛寨摩崖造像保护现状调研报告--以48窟旁千手观音像为例[J]
.收藏与投资,2022,13(2):79-83.
美术大观
202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