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49.50±13.00)岁。根据术前颈椎动力位片评估、颅骨牵引实验,将18例患者分为寰枢椎不稳(instability)、可复性寰枢椎脱位(reducible dislocation)、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dislocation),寰枢椎不稳共6例(33.33%),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共8例(44.44%),行颈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4例(22.22%),行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通过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比较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及脊髓压迫解除情况。结果所有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48个月,平均(22.40±6.80)个月。16例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为枕颈固定融合术。术中无脊髓、神经及椎动脉损伤,无椎弓根劈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取髂骨区伤口渗液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39±1.42)分,较术前(10.22±1.35)分明显升高。NDI评分末次随访为(16.22±7.17)分,较术前(35.72±5.70)分明显降低。ADI由术前(5.53±0.81)mm降至末次随访时(0.88±0.71)mm,SAC由术前(7.72±2.24)mm升至术后(14.56±1.69)mm,CAA由术前(124.11±9.15)°升至末次随访时(148.83±5.38)°。以上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所有患者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充分。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拔出等情况出现。结论根据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及全麻下颅骨牵引实验,对寰枢椎脱位进行分型,可指导实施相应的手术策略。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可有效复位,改善脊髓压迫症状,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出处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9期821-826,共6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9JM-51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05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