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末的佛耶对话,耶教以《天主实义》等展开问难,佛教以费隐通容禅师编纂的护教文集为回应。《天主实义》对佛教“空”义的批判,脱离了中国学统语境,逻辑思辨未脱离士林哲学框架,用心方式是“专用心意识”。明末禅宗以般若为宗、以圆融儒道为回应,指出佛教之“空”,并非概念分别意义上“实有的无”,而是由般若显发法界的胜义境界。大乘佛法“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守护的不仅是明末禅宗的道统,更是中华文明的心性之道。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9-225,共7页
Religious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