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的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上报的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ADR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累及系统与临床表现、ADR的发生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上,ADR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为>60岁和<10岁,分别占23.21%、20.54%;性别上,男女比例为1.24:1;给药途径上,静脉滴注占92.86%,口服占4.46%,肌内注射占1.79%,皮下注射占0.89%;发生时间上,给药<1 h发生ADR占54.46%,给药1 h~1 d发生ADR占21.43%,给药>30 d发生ADR仅占0.89%;药物品种上,共包括13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较高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呋辛,分别占25.89%、19.64%和13.39%;累及的系统上,皮肤与附件占48.21%,消化系统占15.18%,全身占10.71%,神经及外周系统占7.14%,心血管系统占6.25%,其他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小;发生原因上,用药时间过长占24.11%,滴注速度过快占23.21%,药物浓度过高占21.43%,用药剂量过大占12.50%,未能及时停药占9.82%,未问清药物过敏史占4.46%,用药前未进行皮试占4.4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ADR在老人和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且ADR多发生在给药1 d内,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消化系统等,其中引起ADR的药物品种以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等为主。加强监管,明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的病情严格选药、给药,可减少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