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内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的4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400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患者基本信息方面:41~60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36.00%,其次为21~40岁患者,占比29.50%,60岁以上患者次之,占比24.50%,0~20岁患者最少,占比10.00%;(2)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不良反应相对较高,占比为61.50%、24.00%、5.50%;(3)药品类型方面:注射液、片剂、干粉剂等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相对较高,占比55.00%、23.00%、8.00%;(4)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及患者临床表现方面: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35.00%,伴随临床表现包括瘙痒、皮疹等;累及消化系统占比20.50%,伴随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等;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占比15.00%,伴随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等。结论:老年患者、静脉滴注用药、注射液药物类型具有较高的用药不良反应风险,临床用药应重点对该类患者进行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做好处理工作,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
出处
《北方药学》
2023年第6期100-102,共3页
Journal of North 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