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面向意会知识的课后服务:可能与进路 被引量:1

After-School Services for Tacit Knowledge:Possibilities and Approach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课后服务是学习意会知识的重要契机,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面向意会知识的课后服务是“双减”精神的内在取向,有着可行的实践条件,同时也是知识与能力本身发展的需要。意会知识下课后服务的应有样态表现在:强调亲身在场,呼唤身心合一的直观参与;强化交互,注重近距离的非正式传承;尊重非理性,避免苛求精准化评价;情境依赖,需要整体多样的环境支持。要实现这种可能,建议教育者:丰富符号世界,打造课后服务的意会形象;转变学习方式,推动课后服务走向以生为本;延展课程资源,在课后服务中秉持大课程观;探索循证评估,引导课后服务立足学生亲身福祉。
作者 时广军 SHI Guangjun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6-90,共5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教研员角色认同与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HA200161)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3

  • 1斯蒂芬·P·特纳,保罗·A·罗思.《灵魂与机器:当代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动因,合理性与科学方法论问题》,见[美]特纳(Stephen P.Turner),罗思(Paul A.Roth)主编.《社会科学哲学》,杨富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 2迈克尔·波兰尼.《个体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页.
  • 3刘仲林.《波兰尼及其个体知识》,见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编.《现代外国哲学》第5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7页.
  • 4布鲁诺·拉图尔,史蒂夫·伍尔加.《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张伯霖,刁小英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151,第150页.
  • 5罗伯特·斯腾伯格.《成功智力》,昊国宏,钱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241页.
  • 6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傅大为,程树德,王道远译,台湾新桥译业允晟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版,第286,101-109,278-279页.
  • 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 8H. M. Collins, Tacit Knowledge, Trust and the Q of Sapphire,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Vol 31, PT1 - 85 (2001).
  • 9Bruno della Chiesa, Vanessa Christoph, and Christina Hinton, How Many Brains Does It Take to Build a New Light : Knowledge Management Challenges of a Transdisciplinary Project, Journal Compilation,Vol 3, P17- 26(2009).
  • 10H. M. Collins, What is tacit knowledge, The Practice Turn in Contemporary Theory, Edited by Theodore R. Schatzki, Knorr- Cetina, Karin, Von- Savigny, Eike: London: Routledge, 2001,111.

共引文献50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