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发生在赣南的1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西风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西南急流加强的环流背景下,前阶段降水为西南急流加强的风速辐合的暖区暴雨,后阶段为锋面暖区一侧暴雨;在“暖区暴雨”的2个降水集中时段中,雷达回波均呈带状分布,且回波形态的方向与其移动方向平行,容易导致“列车效应”而带来暴雨天气。从韶关雷达双偏振参量上发现,Z_(DR)和K_(DP)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水强度,由于2个“暖区暴雨”集中降水时段均未出现冰雹,因此,CC都接近1;在“锋面暴雨”中,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前,由于冷锋前沿的暖湿气流水汽丰富,带来的锋前降水雨强较大,且由于锋面移动速度不快,因而累积雨量大而产生暴雨。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43-145,148,共4页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基金
2022年江西省气象局面上项目“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江西省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X2022M11JX2022M11)
2023年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2022年赣州市一次极端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FPZJ202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