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数量已超过100万例/年[1]。随着支架使用数量的增加,置入支架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支架内血栓等[2]。作为处理ISR的经典治疗策略,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应运而生[3]。DCB契合了“介入无置入”的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技术,为我国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4]。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DCB的适应证也在不断地拓宽,针对ISR[5]、小血管、分叉、原位大血管等病变均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6],但同时也对术者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腔内影像学(intravascular imaging,IVI)是指导冠状动脉精准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同样在DCB的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7]。本文旨在规范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下的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推动“介入无置入”理念的普及以及精准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广大冠心病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