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实践的向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历史过程。本文以社会实践为向度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本质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融通性 ,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 ,也是一个中国人民的世界观由自在到自为的历史过程。
作者
赵德兴
机构地区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出处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4-32,共9页
New Height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社会实践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3
1
叶险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
.哲学研究,2001(2):3-10.
被引量:30
2
赵德兴.
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起点[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6):5-11.
被引量:1
3
张翼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冲突──兼评陈立夫回忆录中的一个观点[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1):3-9.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44
1
凌厚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探索[J]
.东南学术,2004(S1):34-37.
被引量:2
2
李道湘.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12):32-36.
被引量:1
3
王思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综述[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4):120-124.
被引量:2
4
叶险明.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7(4):4-17.
被引量:10
5
全燕黎,马启民.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J]
.浙江社会科学,2007(5):3-10.
被引量:9
6
郭金玲.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J]
.理论探索,2007(5):55-58.
被引量:1
7
汪信砚.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3):81-90.
被引量:48
8
张远新,张正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新探[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6):100-105.
被引量:35
9
杨竞业.
新范式·新路向·新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倾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9(1):33-37.
被引量:2
10
张兴茂,林志友.
用整体马克思主义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52-5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4
1
林默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过程和形态[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5):25-28.
被引量:18
2
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
.当代陕西,2003,0(7):4-9.
被引量:5
3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纪要[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1):36-39.
被引量:9
4
尹庆双,龚文海.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S1):180-184.
被引量:4
5
杨胜群.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J]
.新湘评论,1999(2):8-11.
被引量:3
6
王格芳.
不断深化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山东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
.理论学刊,2003(1):152-153.
被引量:6
7
师吉金.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再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134-135.
被引量:2
8
袁辉初.
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三种模态[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7-12.
被引量:2
9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6
10
雍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6):97-101.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7
1
袁辉初.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12-17.
被引量:35
2
何成学.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缘由[J]
.桂海论丛,2007,23(1):24-26.
3
张艳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维度[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9(2):8-11.
4
陶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刍议与问题解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5-10.
被引量:3
5
肖士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渐次生成及其外生、内生形态的循环演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6):43-50.
被引量:8
6
华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7):33-37.
7
武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问题初探[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4):16-19.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李建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种解释模式评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1):15-19.
2
韩丽,王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内涵研究综述[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3):78-80.
3
郑传芳.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认识[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5-11.
被引量:1
4
李建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2007(1):48-52.
被引量:4
5
徐奉臻.
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1):182-184.
被引量:5
6
何克祥.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5(1):10-12.
被引量:31
7
吴苑华.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27-31.
被引量:2
8
李建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题与理论创新[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0-105.
被引量:1
9
陈红娟.
内在与超越的统一性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解读[J]
.社会科学家,2008,23(3):10-13.
被引量:4
10
黄光文,朱龙凤.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
.求实,2008(6):92-95.
被引量:73
1
郭玉民.
道家哲学的有无论与西方哲学的有无观[J]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6):62-63.
被引量:1
2
李玉芳,张云江,朱丽晓.
略论华严宗判教思想对唐君毅“心灵九境”理论建构的影响[J]
.宗教学研究,2008(3):60-64.
被引量:2
3
巴莎,宋平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点[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13(2):50-52.
4
王浩军.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2):35-39.
5
仁可.
试述觉囊派教义思想的融通性[J]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2):53-58.
6
邓晓芒.
融通还是批判?[J]
.文艺理论研究,2003(1):48-52.
被引量:3
7
程恭让.
三时学会清净居士的晚年著述与思想[J]
.世界宗教研究,1998(1):48-55.
被引量:1
8
王煜.
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探讨——理论界部分观点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1):280-287.
9
魏晓文,刘志礼.
社会主义建设视角下中国化两大成果关系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66-70.
被引量:1
10
赵馥洁.
论中国哲学价值思维的融通性特征[J]
.人文杂志,1998(2):5-9.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