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整合的新趋向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超个人心理学在批判吸收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合理内核的同时,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合,从而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向,并显示出独特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
王文波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政治系
出处
《晋阳学刊》
2002年第6期54-57,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传统主流心理学
整合
分类号
B84-0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海萍.
社会工作中的灵性研究[J]
.社会工作,2010(16):15-17.
被引量:17
2
杨韶刚.
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J]
.心理学探新,1999,19(1):19-24.
被引量:5
3
张海钟.
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J]
.甘肃理论学刊,2005(5):59-63.
被引量:8
4
陈小萍.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性研究及其启示[J]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71-74.
被引量:1
5
刘鹏.
试析超个人心理学及其关于意识的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130-133.
被引量:3
6
盛波.
从超个人心理学、东方文化看心理学的整合[J]
.科教文汇,2007(2):202-202.
被引量:2
7
童敏.
东西方融合: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4):121-128.
被引量:24
8
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著.非常态心理学[M],刘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9
童敏.
东西方的碰撞和交流: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和谐社会建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4):137-141.
被引量:13
10
何雪松.
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38.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6
1
李青.
超个人社会工作——一种新的理论视角[J]
.社会工作,2010(8):36-38.
被引量:1
2
李伟.
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其主要理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240-241.
3
陈小萍.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性研究及其启示[J]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71-74.
被引量:1
4
顾正薇.
非常态心理学的意识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06-208.
5
曾碧.
非常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非常态意识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6):105-107.
6
钟耀林.
灵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脉络及思考[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62-6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青.
超个人社会工作——一种新的理论视角[J]
.社会工作,2010(8):36-38.
被引量:1
2
杨宇.
灵性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以介入到狱中女囚犯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5):121-123.
被引量:2
3
钟耀林,王笃强.
超越逻辑混乱:重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智慧与致用性[J]
.社会建设,2019,6(3):71-81.
被引量:5
4
邓玉坚,唐海波.
独居老人灵性照顾的问题向度与干预策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3):175-177.
5
张晨.
本土化癌症患者灵性照顾现状及社会工作回应[J]
.中国社会工作,2020(36):7-13.
被引量:1
6
吴曹祯姝,李娜.
灵性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关爱服务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37(4):61-67.
7
宁丹.
灵性关怀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6):193-198.
被引量:2
8
李晓娇,方香廷.
灵性视角下人的内部资源唤醒机制研究(下)[J]
.中国社会工作,2019,0(13):27-28.
9
袁梦,杨洋.
从引入到融入:灵性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24,13(8):1-5.
1
饶丛权,曹蓉.
积极心理学述评[J]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22-25.
被引量:19
2
田蜜,陈兰萍.
积极心理学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继承、完善与发展[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68-72.
被引量:3
3
胡凯.
多元文化心理理论及其对我国心理工作的启示[J]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1):51-53.
被引量:1
4
龚光军.
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J]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6):69-71.
被引量:10
5
龚光军.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0(3):72-78.
被引量:47
6
谷子菊.
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和超越[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95-96.
被引量:9
7
张洪国.
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述[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8):110-111.
被引量:2
8
盛波.
从超个人心理学、东方文化看心理学的整合[J]
.科教文汇,2007(2):202-202.
被引量:2
9
赵文进.
心理学的整合之路[J]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6):119-121.
10
江雪华.
幸福与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10):44-46.
被引量:9
晋阳学刊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