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高度房间传导阻滞(aIAB)和院内新发心房颤动(NOAF)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1月就诊于睢宁县人民医院并诊断为NSTEMI,在24 h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人在首次医疗接触时记录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图像被放大并使用半自动卡尺进行分析并获取aIAB。入院后,采用持续心电监测记录可疑心房颤动心律,并立刻通过12导联心电图确认。结果:共纳入820例NSTEMI病人,其中81例(9.9%)NOAF病人,根据有无AF将病人分为w/o NOAF组和NOAF组。与w/o NOAF组比较,NOAF组年龄、心率、Killip分级、C反应蛋白(CRP)、超敏肌钙蛋白T(hs-Tn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住院时间、aIAB和右冠状动脉(RCA)比例均升高,左前降支(LAD)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年龄、心率、LAD、LVEF和aIAB是院内发生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和aIAB对NSTEMI病人院内NOAF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将aIAB加入到NOAF的传统模型后,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得到显著改善(P<0.001)。结论:NSTEMI病人aIAB与较高的院内NOAF风险相关,且aIAB对NOAF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作者
葛文君
张琦
魏萧
周维东
王瑞利
GE Wenjun;ZHANG Qi;WEI Xiao;ZHOU Weidong;WANG Ruili(Sui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uining 221200,Jiangsu,China)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64-269,共6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金
徐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KC22268)。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心电图
房间传导阻滞
acute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electrocardiogram
interatrial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