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园、空间与广播——以民国时期成都少城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少城公园是成都市的第一个近代化公园,自创办初期就作为市民聚会、游乐、品茗和公共交往场所,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公园文化和强大的地方声音集合。成都第一个民众教育馆也诞生于少城公园,从此公园的市民休闲文化逐渐被精英文化所影响。至抗日战争时期,少城公园成为成都各个进步团体演讲、演出、聚会和募捐的首选之地,也成为国民政府宣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阵地。少城公园中地方声音逐渐被政治化,不仅让成都传统的公共休闲空间成为了公共教育与集会的场所,也体现了公园空间在激烈的政治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转变。
作者 朱叶 王咏梅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12,共11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新闻通讯社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ZD216)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第六章“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 2朱麟公编.《国语问题讨论集》第六编“国语统一问题”.中国书局,1921年.
  • 3[日]村田雄二郎.《五四时期的国语统一论争--从“白话”到“国语”》.赵京华译,王中忱等编.《东亚人文·第一辑》.三联书店,2008年,第152页,第152-163页.
  • 4张士一.《国语统一问题》.朱麟公编.《国语问题讨论集》第六编“国语统一问题”.中国书局,1921年,第10页,第2,3页.
  • 5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中第四章“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中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与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99-116页.
  • 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第五章"旧语言,新模型"关于地方方言(vernacular)与民族想象共同体构成之间关系的论述.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教人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第79-90页.
  • 7《奏定学务纲要》.陈元晖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 8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印刷方言与同质国民想象之间关系的论述.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教人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第86-87页.
  • 9黎锦熙.《国语教育上应当解决的问题》[J].教育杂志,1921,13.
  • 10章太炎.《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第92页.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