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鲁豫毗邻地区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生态用地面积减少213.09 km^(2),其中湿地面积增加111.35 km^(2),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85.46 km^(2)和38.98 km^(2)。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生态用地的破碎化程度下降,趋向于连通和聚集。具体而言,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破碎度减弱,形状简化,连通度提高;而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剧,形状复杂化,连通度降低。生态用地变化主要受GDP、人口、第二产业值和年降雨量等驱动因素影响,年降雨量能大幅提升其他驱动因子影响力,第二产业值与人口和年均气温交互后影响力明显提升。
出处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2024314)。